我写读书分享很容易写成读书推荐,这个以前东华助教也说过。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大概想了一下,可能有三点吧。第一点是,自己还不够走心,。第二点,太想别人看到这个书,带着这样的一种目的在推荐。第三点,其实自己还不擅长写。
《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情,做需要做的事》是一本非常简明扼要的一本书。他在编排上非常用心,其实我们只要看一看目录,几乎整本书的一个梗概,就可以了解到。还有他在每一篇的前面的都会用绿色的一个纸张,在上面写上这一篇的一个梗概。我们在读的时候,也许没有发现这一点,但是当我们读完整本书,再来看一看目录和这些绿色纸张上所写的梗概,那就已经足矣了。
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情,做需要做的事,这个做事的原则,其实在课上老师一直在向我们传达。这句话对我来说也是受益匪浅。在我走进老师的课堂以前,特别是在工作上不要说去做一些需要做的事,哪怕是一些告诉我要做的事,我都在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去做。
做需要做的事情,主动的去做,那就更加少了。那么可想而知,对学校,对学生也不会创造很大的利益。但是进入了课堂以后,慢慢地会去改变。这个从同事的反馈当中,也可以看出来,和我走的比较近的好多人都说,现在的我由内而外的发生变化。
这里说我们的终极愿望就是要做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终极愿望呢?得分为四个步骤:思考,准备,行动和坚持。
那么在思考这个阶段有很多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做,书中在这四个部分的后面都有一个敬告。思考阶段说,切勿满腹牢骚!这个事情对我来说,以前一直在做它的反面,就是一直满腹牢骚。在工作当中本着这样一种态度做,自然没有任何的机会,也当然更谈不上有任何的成果。然后自己也做的很怨,整天想着不想再干了,人生何其痛苦!但一旦摆脱这种模式,迎来的自然也是另一面,心中忘却疲惫充满喜悦。
在准备阶段,就是要做好一些细致的计划,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欠缺的。这里切忌工作时不务正业!这又是我走过的一段反面历程。当我四处碰壁,头破血流,再次回归到我的教育事业中的时候,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前面走过的路没有高效,但也无法后悔,结果是我更好地珍惜了我的工作。
在行动这一段篇,他说要开始不一样的尝试,要有自己的影响力,要有创新的精神。其中的敬告是:为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负责!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那一段自己在工作当中不作为的一面,必然是要承担后果。但你一旦为这件事情负责了,那么事情很快就转向了另一面。比如我的不作为让我和很多评先评优的机会失之交臂。当我意识到当我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我就会把这些外在的荣誉看得很淡,心里也就非常的从容,坦然。当我再去付出的时候,那就不会带着这样的功利心去付出,收到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好。要为自己的作为去负责,就是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然后第四步就是坚持,要不轻言放弃。稻盛和夫给我们提出的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一个努力,而且要做到坚持。这里的敬告,就说切忌互相指责。那么这也是我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模式。以前问题一出,首先第一个反应出来的是这个是谁谁的原因。或者这个政策不合理,这个体制不合理,好某某同事怎么样,某某学生怎么样,如果找到这样的模式。那么也就意味着,和成就,和对别人的一种贡献相差甚远了。
在这本书的第四篇当中写到了实现终极愿望会遇到哪些障碍?他列举了职场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顾虑,有恐惧,有挫折有失败感,那么也都一一给我们做出了破解。在恐惧这一部分,我们经常会想的是我要出错了怎么办?那一次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是在感召海星的时候,自问我的做**不会让人产生反感?然后书涛助教说那你这样做了,产生反感了,又会怎么样呢?我突然觉得对啊又会怎么样,顶多也就是和原来一样。所以呢要要去试错,爱迪生发明灯泡这个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老师也告诉我们,没有那么多错的,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呢?
当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时候,也许就迎来了我们的一个终极回报,就是把我们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自己的成就,也更好地去成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