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拉布拉多滚雪球的第18篇原创
如何“有逻辑”地去做一件事情,是影响人们看清事物运行本质、纵观现状全局、预测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人往往忽视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确切来说,因未能掌握严密的思维与逻辑体系,而无法从战略和战术上“持续地做正确的事”。
本期带来的《做事的逻辑》,将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指导读者如何培养做事的逻辑,培养自身寻找正确做事的方向,掌握正确做事方法的能力。
我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做事的逻辑》于2019年被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21年11月,作者在美国深造期间,遭遇枪手袭击而不幸身亡,相关新闻报道与社会舆论使我关注到了四川青年郑少雄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著作。正如书名所介绍的,《做事的逻辑》旨在有“逻辑”地向人们阐释生活、学习、工作中遇见的各种事物背后的规律,例如:如何培养执行力?如何克服拖延症?如何长期严格自律,等等。本书试图培养人们主动探寻逻辑的意识,并用正确的方法迈向正确的方向,帮助大家发现逻辑、总结逻辑、运用逻辑。
阅毕《做事的逻辑》一书,我感受到了作者热情似火的探索精神和大胆求证的思维体系。尽管该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著作,但书中所阐述的部分观点,对年轻一代(大学生、职场新人等)如何高效率学习、工作并享受美好生活,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郑少雄,毕业于香港大学,“杠杆计划”公众号主笔。痴迷于运用数理逻辑与金融思维来分析复杂而有趣的世界,深挖事物运作背后的规律。2021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期间遭遇枪击事件,不幸身亡。本书另一位作者是傅君琳,同为香港大学学生。
本书的主要观点
Q
打破瓶颈期,脱离舒适区
A: 所谓“瓶颈期”,看似是苦难,其实是磨练。人不是没有收获,只是收获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第75页。
【拉布拉多点评】学习有瓶颈期,职场也有瓶颈期,我们去做任何一件事,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瓶颈。为什么会遇到瓶颈?这是因为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在面对无限宽泛的学科领域问题时,总有无法立即解决的时刻。面对这种情况,首要做到的是不要惊慌,稳住心态,并试着报有跃跃欲试的态度,迎难而上,勇于接受自我能力的不足,要认识到,当下的困难是为了逼迫我们走出舒适区,只有经受痛苦的磨砺,才更有机会享受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类似肌肉训练一般,在一张一弛之间,在你不注意的时间里,向上心态与专业技能在潜在中得到强化,为迎接下一个强力挑战打好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Q
长远利益比短期利益更重要
A: 坚持的本质是什么?促使你继续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应当是明确的、长期的向上趋势——第77页。
【拉布拉多点评】在职场工作中,我们往往面对的是“结果导向制”的考核体系。每接手一个重大项目,需要做到细致梳理, 将庞大的项目予以分解,最终通过完成一个个细微的子项目,来实现长远宏观目标。而坚持,则在达成长远目标中发挥着润滑剂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因素。
在资本投资领域,价值投资流派的大家巴菲特说过:“如果你持有股票的时间不少于三五年,那么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钟。”显然,专注某个领域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与分析,需要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思考予以支撑。参与资本市场,关于财富收益规模的往往取决于投资时间的长度,只有保证你长期呆在市场中,才有机会抓住那仅有的几天高速增值期,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奖励。总之,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资本投资,我们要忽视短期利益,以强大的忍耐力和定力着眼于长期的、确定性更高的收益。
Q
享受属于你自己的生活
A: 生活是要自己过活的,别人眼中你的生活,不是你真正的生活——第89页。
【拉布拉多点评】微信创造性推出的“朋友圈”功能,是针对人类群体偏爱塑造自身形象、获取他人赞美的所作出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战略布局。朋友圈中塑造的美好生活是人人憧憬和向往的,同时作为日常生活中分享与宣传工具,其承担了支撑精神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的连接职能,备受年轻一代追捧。
然而,随着朋友圈文化迅速发展,尤其在年轻人中出现了过度包装、物质主义、阶层对立等冲击社会群体价值观的问题。人们在朋友圈分享美好时刻本是一件幸福之事,但过于追求别人的赞扬与关注,精心遣词造语、布置现场图景,进而获取他人的羡慕,将个人生活毫无保留地曝光于任何角落,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寻求关注——发朋友圈——寻求更多的关注”——发表更多的朋友圈”死循环,无法真正享受自己和家人的私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