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到十多岁时,他们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用崇拜的眼光看着父母,遇到什么事都对父母讲,征求父母的意见或者请求父母帮助。而是有了自己的思维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有时他们遇到烦心事和快乐事愿意给朋友讲老师讲都不愿意给父母讲。虽然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孩子,可是父母却感觉孩子离自己越来越疏远。
有心理学家研究,孩子一般在12岁之前什么话几乎都会给父母讲,12岁以后就有了独立的思维和想法。这时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孩子还会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和父母沟通,如果父母引导不当,孩子有可能对父母关闭心扉,遇到事情有可能告诉朋友,也不告诉父母。
这时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良表现或者风吹草动,父母更想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询问孩子,孩子死活不说。于是父母就开始耍小聪明,偷看孩子的日记,或者找孩子的好朋友打听,或者请求老师帮助。纸终究包不住火,万一让孩子知道了父母背后的小动作,孩子又对父母大吼大叫,说父母不尊重他。
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也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孩子,不要见人就抱怨孩子大了翅膀硬了,有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可以不要妈妈了,开始顶撞父母叛逆了等等一箩筐的唠叨。
孩子不再和父母说知心话,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秘密,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表现。
另一方面,可能是父母一直没能尊重孩子,经常利用父母的权威,对孩子管教过严,或者经常取笑孩子的弱点。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不把孩子的想法当回事。家里没有民主之气,总是父母高高在上,孩子谨小慎微。
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就会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和父母说知心话了。
常说人心换人心,不只是成人在外面为人处世的标准,在家庭成员之间照样适用。如果你能对孩子敞开心扉,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家庭一员,家庭有什么事情也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或者你也偶尔给孩子透露一下你的小秘密,孩子肯定也会信任你,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曾带过一个名叫朱小米的十一岁女生。当时她上小学五年级。一天放学回家,打开书本准备写作业时,突然发现在自己的课本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五个字“我喜欢你”。
她没有像别的孩子遇到这种事感觉不好意思,或者害怕父母责怪自己平时肯定和某个男生有来往。而是喊来妈妈,让妈妈看看那张字条。
朱小米的妈妈一直是位和孩子相处像朋友一样的妈妈。她是幼儿园老师,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她对孩子的心理学有所研究。
妈妈看到那张字条,没有像别的父母大惊小怪地说现在的孩子太早熟,视字条为洪水猛兽,或者去找写这张字条的孩子。而是首先问朱小米准备怎样处理这件事。
朱小米说这张字条虽然没有署名,但是她知道是谁写的。她告诉妈妈她想先自己处理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那男孩还给她塞纸条,就要妈妈出面帮助她。
妈妈很支持朱小米的想法。其实在生活中,妈妈遇到什么事时有时也征求女儿的意见。比如妈妈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或者妈妈遇到不高兴的事,也会告诉女儿。有时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是妈妈会委婉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虽然孩子的意见没有采纳,但是孩子感觉了父母对自己的尊重。所以她遇到事也会告诉父母征求父母的意见。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以下几点请你注意:
(1)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就可以忽视他在家中的地位。
(2)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如果遇到孩子和你意见不一致时,请你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那件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
(3)不要嘲笑孩子的爱慕之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是一样,他(她)看到漂亮的女孩(帅气的男孩)难免会有爱慕之心。这时不要嘲笑孩子“人小鬼大”“早熟”什么的,更不要扣以“早恋”之名。要积极的和孩子谈心,引导孩子走到学习的道路上,而不是讽刺挖苦打击孩子。
(4)不要时时用父母的权威打压孩子。在家庭中要有民主气氛,遇事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商量。孩子的事也不能全部父母做主,也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
【无戒365写作挑战极限营第1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