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疫情爆发,二月份在家整整宅了一个月,且不是与父母朋友住在一起,只是与男友两人在家。没有特定工作和安排,也没有往来人员打扰,除了不能出门这一项自由被限制,其余却都是自由的。
这个月读了11本书,算得上是一个读书饱和的月份。这个月读完的书大都是在上午时段。我太喜欢整个上午不用出门,没有任务了。慢悠悠起床,不会有人打扰你,洗漱完做杯咖啡,然后坐在飘窗旁的沙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看书。当然这样的时光适合读一些“闲书”。我所定义的闲书是读起来不费力的或者所写内容是闲适的。理所应当的,这个月读的书多为闲书。
第一本读完的闲书是《只想一个人喝酒》,这本书是在书店购入的,买的理由是因为自己也有独自喝一杯的习惯,看见书名觉得算是同道中人。这本书的创作方式是图画形式,如同饮酒手账记录。作者会把自己喝完的酒瓶画下来,标好酒名和价格,还有入手的原因、此酒的味道和喝起来的感觉。文中大部分酒都是平价系列,是真真正正在记录自己所喝的酒,不炫耀品酒技能,不当导师开讲知识,适合如我一般把看此书当成同酒友日常交流的人看。
接着读完的是《365日》,一个日本料理家在ins更新的生活向的每日一图,后被集结成文。本书以日常温馨类的图片为主,配合着简短的文字,的确有种小确幸的味道。可与我而言,文字太过少了,当然这类书籍喜欢的大有人在,只是每人喜好不一。
这个月还读了两本日本作者的书籍,分别是《今日店休》和《山是山水是水》。
《今日店休》的背景是在日本大阪的黑崎町,有一家开了70年的青空书房。每逢店休日,店主就会在门上贴上手绘海报,内容有对书和人生种种的感悟,久而久之,就吸引了大批的人。书中除了有海报的翻印,还有作者写的一些关于自己,家人,书店的散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店主的孙子有意要继承这家书店,想让爷爷的书店继续开下去。但老店主觉得这家书店是自己开始的事业,是自己的事情,就在自己手中结束就好了。老店主这是真正的洒脱。
《山是山水是水》给我很大的惊喜。我是在无印良品闲逛时买下的它,看中的只是它与众不同的画风,买回家一年多都没有翻开看,这次趁着宅在家翻看书柜就给找出来了。此书的内容开始于作者25岁前,彼时作者沉迷于东西方古老的美术作品及工艺品,爱上了朝鲜半岛李朝民画的风格。作者辞去了都市的工作,与妻子携着一岁半的大儿子和三个月的小女儿返回乡下,租了一处老屋居住,全心绘制水墨画,烧纸陶器,用朗读汉籍的方式侵染儒教精神,坐禅也是其日常功课。这书虽然是画与文字相结合,但文字却不是作为绘画的陪衬,应该说,这书的画与文字都是相映得彰的,谁也没抢了谁风头,画意有趣,文字清新。这书是属于可以反复看的,闲来无事可以读几篇,心情浮躁可以读几篇,开心时可读,落寞时可读。算得上是日常类书籍的代表,因为日常可使用率高。其实内容也无非是些山居生活的闲谈,但是作者讲述出来却能使人会心一笑。非常建议大家去读一读此书。
《花与童》一书则算是画集了。里面也有些许文字,但重点在画。我最喜欢的就是此书作者画的儿童,无论男女、扮相、何种情境皆画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感,看着就让人觉得舒心。
这个月读了一本诗集,刘亮程的《当诗歌忘记我们》。我知道刘亮程是因为看过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因为这本书所以对他的这本诗歌集抱有很大的期待,当然这本诗集读起来也不是不好,只是没有达到心理的预期,或者是因为我本对现代诗的理解甚少,不懂得品读这本诗集。这本诗集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是《含酒庄子》,这诗读起来就有一种喝酒的洒脱快意,真真把“都在酒里”的这句劝酒词写了出来。
科普类书籍读了一本《肠子的小心思》,买这本书是为着调理男友的肠胃。当然通篇看下来并没有特定的方法指示,但是却得到了很多以前很模糊或者完全不了解的知识。比如唾液有抗菌、镇痛的作用;比如谷物类食物会在自己的种子里下毒;比如顺产比剖腹产在细菌菌群这方面更好的原因;比如肠子是独立的系统,并不受大脑直接控制等等。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词句来描述很专业的知识,读者能很好接受这些知识点,并结合自身来调整生活习惯。
论述性的书籍读的是《刻意练习》,这本书通篇讲了一个主题,就是天才在于练习。刻意练习简单说来就是既有目的、又获得指导的练习。解释起来就是我们学习某项技能,对每次的学习练习都是特定目的的,并且能够得到最权威的导师指导。文中还给出了刻意练习运用的条件和不同情境的处理。这里面还有个我很感兴趣的概念就是建立心理表征,类似于建立一个相关技能的心理感应系统,你所做的对与错,好与坏它都可以给你反馈。有点像俗话说的“心里有杆秤”。光从文中内容来看,其实实用只能让我给出三星最多了,但它给了我一口热乎的鸡汤,对已经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这鸡汤可能有点冷了,但对我来说这鸡汤温度正好。所以我给了它四星。
因为之前看完了关于清朝的留美幼童的纪录片——《幼童》,所以把这项事业的创始人容宏晚年所写的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找出来看了。容宏是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流大学的留学生。因为他自身受到了西方的教育,对比当时的中国大部分民众有着先进的思想,他立志于把自己的所学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要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先进的知识,改变我们的国家。他在毕业后次年回国,经历了很多事情,但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推行自己的教育计划,并最终使这个计划得以实现,容宏无论何种境地都爱国之心不改,且当时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计划虽未能持续下去,但这些留过学幼童后来也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京张铁路的主持修建并负责的詹天佑。
这个月还读了托马斯沃尔夫的短篇小说集《上帝的孤独者》,沃尔夫的作品并不是那么易读,因为他的修辞真的让人眼花缭乱,我是一点一点慢慢读,花了差不多快两周才读完,这样可以让自己没有太大的阅读压力,而且这类书籍慢读才能更好的读出味道。
这套书里最最让我惊叹的是下册中的一篇《我们严冬般的宿怨》,这里面布兰德先生问“我”(“我”在文中是一个善于观察,细腻的女孩子):“……你发现的这些绝妙的景象究竟是什么?”
接下来“我”用了一大段的生活描写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回答的图片我放在上图。因为看完了这套书,接下来应该会去看沃尔夫的其他长篇作品。
这个月读完的最后一本书是《安妮日记》,这本书记录了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在密室的避难生活。日记的开始于安妮一家还没搬进密室前的生活,在没搬进密室前,安妮有着疼爱的父母,舒适的生活,有很多朋友。安妮一家和凡·丹一家先进入密室生活,后来杜塞尔先生也搬了进来。密闭的多人生活很容易发生矛盾,安妮自身也正处在青春期的多变、敏感、迷茫的阶段,安妮把这些全都记录了下来,并且把自己的思考想法也记录了下来,看着这些日记,你能看见一个少女真实的青春期的内心活动,和一些犹太人所遭受的迫害。日记的后半部分,安妮在思想上有很大的成长,当然这和这个密室中的犹太人民都没有放弃学习,并且把学习当成是紧要紧的事有直接的关系。在本书中,安妮还表达了一些关于女性,关于战争的看法,对于自己当前所承受的遭遇,安妮始终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坚持学习,坚持思考。安妮自己说:“我常常闷闷不乐,却从不绝望。”这书是一本日记,但它也有结局,安妮的最后一篇日记的时间是1944年8月1日,这个密室的人于1944年8月4日被捕,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来。
疫情的控制会越来越好,希望在不用宅在家里后也能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