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风格的歌手除了传达不同的音乐元素、旋律以外,他们还想把故事唱给听众、把思想唱给听众;那么老师,除了教书,我们在课堂上还能带来什么?
每每上课前,我都用了大量的时间在备课。应试教育要求我们务必把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而素质教育允许我在课堂上有些灵动的改变。
我偶尔会想想部分学生不喜读书的原因,又想着除了读书,他们还要做什么、怎么做。
一、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我给121班和119班送上了能有所回味的心灵鸡汤。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一部精彩的人生作品,但有的人却渐渐失了色彩、成了庸人。之后,学生们因吐槽大会中薛之谦的一段话而陷入了沉思中:“这个时代不再有怀才不遇,自媒体的发展已经承载得起任何一种形式的才华,关键是你是否有才华。”
二、透过港澳思未来
港澳地区这一章节里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香港地狭人稠,可填海造陆以此缓解”。我顺手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采访视频,视频当中专家描述到:“大学毕业生在香港工作,如果月薪在1万3,那就至少要奋斗30年的时间才能买得起20平米的地。”在播放视频时,孩子们的兴致点极高,48个脑袋齐刷刷地朝向课件,视频结束后有的摸摸脑袋,有的感慨万千,还有的露出了些许担忧的面容。
三、阅读课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中的人生观
Pre-reading
向孩子们展示了些许贫困村庄孩子们上学的图片,讲了一个我在为中国而教认识到的来自云南山区学校的老师接送孩子的真实故事。
While-reading
课文讲解完第二段时,我们开始角色扮演:一位记者将对山区的亮亮同学进行采访。我告诉孩子们,作为一位资深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须扣主题通俗易懂且化人心。他们开始三分钟时间的记者亮亮角色筹备工作,最后上来表演的三组同学都非常成功地演绎了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角色。
Post reading
课文的第三段刚好有个升华:They want to have a bridge. Can their dream come true? 我又给大伙们放了《走路上学》的微电影:讲述的正是孩子们以滑索道的方式穿过河流去学校,但在大桥修建之前,有孩子坠入河中不幸身亡。他们看完后也渐能明白Life is valuable.(生命可贵)
我又链接到主持人大赛中姚轶滨采访的四川大凉山“小慢车”司机,以此向孩子们渗透时代在发展在进步,我们自身也应当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去充实自己。
除了教书,课堂上我还想给孩子们多渗透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的不是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而是期待他们能有真正成长意义上的蜕变。也许,某一个点,能牵引某一位学生的心,他因此做出些许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