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标题没说完,不仅是给奶奶换了个新孙子,也给孙子换了个新奶奶。觉得这标题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孙子”这两个字有一种说脏话的感觉,所以语言的魅力还真是一言难尽呀。
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奶奶与孙子的距离,因为他们之间太难沟通了。在我家一般是这样的,奶奶说“把衣服叠起来收到柜子里去”,弟弟嗯一声,不动。这个对话一般会重复三次,然后爆发,奶奶大吼:“我说了这么多遍,还是不动,你这么懒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弟弟非常不耐烦:“放那里有什么关系,我待会收不行吗,它又不会跑”
然后他两就一起骂骂咧咧的折衣服,还会幼稚的把对方的衣服抢到自己手里来,于是这个孙子成了奶奶眼中最懒得孙子,这个奶奶也成了孙子眼里最烦人的奶奶。
作为长姐,我一度为这样的情况感到无力,奶奶会说你管管你弟,弟弟会说你说说奶奶。我通常是双方都劝,弟弟呀,奶奶是为你好,你要体谅他。奶奶呀,小孩都是这样的,等长大就好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衣服,洗澡,睡觉,吃饭,看电视等等事情在家里都成了鞭炮,一碰就响。
直到我无意中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深受启发,并决定用里面的方法来改善一下他们的沟通。
于是在他们来找我诉苦时, 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劝导,而是按照书中说的:称述事实,表达感受和需要,提供建议,也就是用,我看见,我感觉,我需要,你可不可以,这四种句式来沟通。
当然事实往往没有这么顺利,理论变成行动总是困难重重的,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启动。奶奶和弟弟刚开始并没有按我说的做,我只好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一个能让推动理论变成行动的时机。这个时机是一次剧烈争吵所引发的,弟弟把一块脏毛巾搭在了洗脸的毛巾上,奶奶发现后骂了很难听的话,弟弟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两人都气的想离家出走。
然而尴尬的是,谁都没走,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还得坐在一起吃晚餐。于是我就来打破尴尬了,老弟,你电视还有多长时间看完,要吃晚饭了(奶奶经常说都要吃晚饭了还看,看电视能看饱吗?),老弟说:就来。(平时他会语气不好的回答:我知道了)。过了一会,我走过去说:“我坐在饭桌上看见你还在看电视,我会觉得你不想跟我吃饭,你可不可以现在过来跟我”坐。神奇的是老弟就这么乖乖过来了。于是我立马跟奶奶说你看,今天立马就过来吃饭了。奶奶哼一声没说话,弟弟也没说话就吃饭。
吃完晚饭后,是例常的收衣服,然后大家一起来叠衣服,我提前把奶奶拉到房里教她待会该怎么叫弟弟叠衣服。拉扯了半天,奶奶同意了,然后走出去,坐在沙发上开始叠衣服,由于他两还在冷战,所以奶奶就很冷淡的开口说“来叠衣服”。
老弟这马大哈还是跟往常一样,嘴上应一句,但是迟迟不动。奶奶接下来就说了我教她的一段话:“我看着你坐在那不动,我感觉很生气,你可不可以现在来叠你的衣服”(没有原封不动的复述,而且语气很生硬,我暗地里捏了一把汗),神奇的是弟弟默默地走过来开始叠衣服。
于是我立马出来,趁热打铁搂着我奶奶的说:你看只要你好好跟他说,他还是听你的话的。老弟也嘟囔着说,是呀,然后就傲娇的把衣服拿回房间了。
我开玩笑的说:怎么样,感觉还不错吧,像不像给你换了个新孙子。奶奶笑骂我贫嘴,我又跑去跟弟弟说:有没有感觉给你换了个新奶奶。弟弟没说话。
我也确实是在开玩笑,因为我知道习惯是没有这么快改变的,甚至就算用了这些技巧也不一定能有一个好结果,但是既然开了个缝透进了一丝阳光,那么这个缝就可以越来越大,让阳光照满整个屋子。而且作者马歇尔也告诉我们:
我们不要只关注非暴力沟通最后的结果,应当培养非暴力沟通的意识。不要走近我一定要说服他,我一定要战胜他的误区。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在我们正在由衷的为彼此的幸福做出贡献,以及我们去做一些什么?可以让生命更美好!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太多的教育,要听太多的道理,家是我们最开始成长的地方,然而我们都忘了,家是讲爱的地方,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