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来大部分地区都感受到了秋的凉意,阳光已不再那么的炙热,气温也有所下降了,炎夏过去,迎来凉爽的秋季,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白露不露防秋寒
民谚有“白露身勿露”之说,意思是白露节气过了以后,不要再穿短衣短裤。另外,《养生论》中说:“初秋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入秋后早晚要及时添衣,以免受凉。事实上,白露时节虽然没有深秋那么寒冷,可早晚的温差也已经十分明显了,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着凉感冒,而且秋主燥气,受凉还容易使肺部感染风寒。秋季容易风燥,对肺部以及皮毛、鼻窍等肺所主的部位造成伤害。如果入侵到筋骨,则容易出现风湿病、痛风等肢体痹症。
此外,“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的说法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过了白露,天气一天天变凉,如果晚上睡觉不盖好被子,就容易着凉腹泻。所以我们睡觉时要把凉席收起来,关好窗户,换掉短款的睡衣,收起薄被。
补水养阴防秋燥
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分慢慢减少,人们会感觉到口、鼻、眼睛、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这就是中医上说的“秋燥”,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比如鼻燥、唇干、咽痛等秋燥症也会随之出现,因此这个时节要注意补充水分,防燥润燥,多喝水是补充水分的基本,最好养成每天按时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其次,蔬菜水果不能少,二者不能相互替代,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生津养阴滋润多汁食品。所谓的“生津”很多朋友可能不甚了解,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津”是唾液的意思,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在中国传统养生中,唾液有“延寿浆”的美誉,对于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有很大的作用。萝卜、莲藕、梨、蜂蜜等都是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宜多吃。尽量少吃姜、蒜、辣椒等辛辣燥热食物,少吃或不吃煎炒、油炸、肥腻食物,肉类中羊肉、牛肉等较为燥热,食量要注意。另外可以服用一些药食同源的茶和汤膳、膏滋。比如可以泡煮些乐氏玉竹清凉茶饮用,每天润肺化痰喝几勺乐氏冰糖雪梨膏、保肝护肝喝些乐氏青生膏。
食疗养生最靠谱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活习惯也应顺其自然,秋季养生以“养收”为原则。入秋之后,热天那种食之无味的感觉也将远去,人体消耗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
秋季适合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但是秋季进补也是要慎重的。经历了漫长的炎热时节,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吃一些冰冷食品,喝冰冷饮料,多会造成脾胃功能不同程度损害。初秋伊始,不要贸然进补,大量进补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出现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等症状。正确的做法是进补前给脾胃来个缓冲适应期,可食用一些富含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鱼类、豆类、山药、莲子等。部分朋友在秋冬季节会买些保健品来补充营养,其实日常生活中的食疗养生也能满足人体所需营养。重要的是要在一日三餐的饮食中注意平衡营养,清淡饮食,补而不腻。根据合理膳食结构,人体摄食应以五谷杂粮为主,蔬菜水果为辅,适当吃些肉类。对于脾胃虚弱者,芡实、莲子、米仁等都是很好的食品。秋季干燥,食补还要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百合、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