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来自友盟大赛获奖作品
1、渠道评估怎么做,才能让App假量灰产无处遁形?
渠道获客的从业者要如何在自身渠道数据中剔除假量,识别出优质量,并通过不断的渠道构成优化使得渠道投放的ROI效率最大化,有两个真实案例。
1.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CPA是一种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计价方式的广告,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注册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放量。电子邮件营销(EDM)现在有很多都是CPA的方式在进行。
2.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CPS是一种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计算广告费用的广告,这种广告更多的适合购物类、导购类、网址导航类的网站,需要精准的流量才能带来转化。
3.CPM(Cost Per Mille) 每千人成本。CPM是一种展示付费广告,只要展示了广告主的广告内容,广告主就为此付费。
4.CPT(Cost Per Time) 每时间段成本。CPT是一种以时间来计费的广告,国内很多的网站都是按照“一个星期多少钱”这种固定收费模式来收费。
5.CPC(Cost Per Click) 每点击成本。CPC是一种点击付费广告,根据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收费。如关键词广告一般采用这种定价模式,比较典型的有Google广告联盟的AdSense for Content和百度联盟的百度竞价广告。
流量红利消失后,对渠道获客从业者的数据分析能力要求非常高
案例一:渠道整体按比例和时间段掺入假量
案例二:利用某些低端机型刷量
笔者进而深入分析了这些渠道新增用户的启动次数、使用时长、留存率、付费转化等用户行为数据,发现启动次数基本为1,使用时长不足10秒,7日后的留存率为0,付费率为0,此时基本可以确定为利用机型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