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更作业:以“电影、头发、成长”三词写话
关于童年的一点回忆
文/兰小兰
每次跟儿子谈及我的童年,对于那种落后与艰难的日子,他都表示不可思议。也难怪,像他们这代从小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哪能理解那个时代的状况呢!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人们住的是低矮的土坯茅草屋,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价格低廉的布匹或手工制作的粗布,颜色不是黑就是蓝,特别单一。而且,大多数的衣服大都是补了又补,老大穿小了老二穿,人们一年到头难得买件新衣服。那时候,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在过年的时候,谁家再穷也得割上几斤肉,给孩子添身新衣服。这对平时很难见到改善生活的小孩子来说,能吃上肉,穿上新衣服,那可真是最幸福快乐的事!
记得那时候的理发技术也很落后。我们大队5个村子的理发由师徒俩负责。每半月为一个小队的村民服务一次,村民轮流管饭。没有固定的发屋,就是路边随便摆个摊,工具就是推子、剃刀、剪子和刮胡刀。青壮年男人和大一点的男孩子一般都是推成小平头,小点的孩子就会被剃成光头,老年男性一般就是剃光头,还要捎带刮脸、刮胡须。女孩子一般都被剪成学生头。我那时很爱臭美,死活不愿意剪头发,我妈拗不过我,只好由着我,所以,从我上学起,我一直都是留长发的,现在偶尔回想起自己长发齐腰、随风飘逸的样子,都还要自我陶醉一番。
除了物质生活贫乏,那时候的文化生活也很单调。偶尔会有耍杂技的或是土班子唱唱戏,给枯燥的生活带来些许乐趣。那个时候还有一项活动是人们最期盼,也是当时农村最高档的文艺活动:看露天电影。一到放露天电影的时候,村里的人就提前带着小板凳去占位置,电影开始时,附近的墙头或树上全都是人。有时候听说邻村要放电影,人们会为了看一场电影,走十几里的路跑到附近的乡村去看。那个时代,电影算是难得的精神娱乐。我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跑去看电影,因为去得晚站在人群后面看不到,就爬上树去看。后来看着看着居然睡着了!醒来时一看已经人散场空,吓得我赶紧溜下树,撒脚丫子一口气跑回家。好在那时民风淳朴,治安特别好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国家已经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变得越来越富强。而那些陪我一起成长的贫穷经历,已经成为我记忆里的无价珍宝。愿守着这些回忆,直到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