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我的方便面还没有好呢?”孩子着急地跑来问。
“马上就好”、“稍等一会儿啊”…这些普遍常规的回答都是会从妈妈的口中说出,也是我们小时候从父母、亲人口中常常听到的,类似的事情也是同样的模式。然后,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们成为了不会等待、急于求成、没有感恩意识的孩子,甚至还会形成更多不好的品性,就这样在歪的路上越走越远。
需要学习懂得孩子说话的核心含义,而不是听到表面的话就立马认为就是了,我学习到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很强的,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平静心态问到他的真实意思,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他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开发出其他能力。有没有认真的听别人说话,有没有真的听到他人的真实想法,而不是陷于表面,这是我的思考。
通过小雨昨晚发生的事情,我回观自己,隐约感觉到对有些事情我内心感到恐惧和害怕,我记忆里,每次的受伤或是犯错误基本不会得来家人关切的询问我的感受,而是指责或是抱怨。那时也许已经在我心里产生了即便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小小年纪的我的方式就是不说,因为我能想到会迎来什么样的结果,感到害怕。因为我的家人他们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没有读懂我的感受,没有听到我说的是什么,同时也没有表达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我知道其实他们是想第一时间问我怎么样的,我也看到他们关切的眼神了,可是我听到的却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怎么弄得”这些负能量的话语。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将两块较肥的肉留在了碗底,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尤其是肥肉。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为什么会挑食。因为在我的成长中,只要我不喜欢吃的东西,都有家人帮我吃,所以我不必担忧,就吃自己爱吃的就行了,而且我的家人也都有自己不爱吃的东西,所以我比他们更加的挑食,更好的传承了他们的“优点”,所以通过这件事等一系列的事情更加地证明了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即便懂事后曾经不喜欢他们的行为,却在无形中也成为了一模一样。
今天已经是家孰班学习的第四天了,我一点点地在发现简单事情背后所呈现的规律和真相,也一点点看到自己身上的缺失,同时更坚定了学习的信念,带着一颗要好的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