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01/高级欲望,是不断前行的燃料
越来越发现,欲望的样貌,不止一种。
“想不到现在的小孩,聊起新品牌如数家珍,好多我都没听说啊。”朋友的表妹毕业3个月,在小公司做行政助理。朋友感慨,上个月才看她背Furla,这个月已经换上Ferragamo链条包了。
“不过,她倒是有些变化,”朋友想了想,“穿着至少不那么学生气,偶尔还买买时尚杂志学搭配。这次买完包觉得,好像也没有想象中惊喜,不如攒起来去旅游。”
其实,消费欲从来不是洪水猛兽,更不至于直接扣上虚荣、拜金的帽子。
年轻小朋友,好不容易熬到工作,若想送自己好些的包包衣服,周遭难免飘来几个深度白眼:你才有几个钱,就如此热爱奢侈品?赶紧道歉啊!
欲壑难填固然不可取,但它的样貌还有努力、目标、期待等等多张面孔。
拿朋友的表妹来说,外形正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观也在发现“没有想象中惊喜”后开始转变。克里斯托弗·汉密尔顿在《挫折超图解》说过:我们只有在欲望得到满足后,意识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欲望太强了作茧自缚,太少让人原地不动。在踮起脚尖能触碰到的距离,得到新体验,算是恰到好处的姿势。
高级的欲望,并不只是指买最好的东西,而是让它转化为你前进的蓬勃动力。
02/进阶版剁手之路
But,买啥东西最爽,决定权则掌握在自己手上。
比如游戏老司机小章,让他最爽的买买买是——升级装备+皮肤。啥装备拉风、啥皮肤酷炫统统入手!这简直和买衣服同个意思对吧?不同在于,买衣服是穿自己身上,买皮肤是穿别人身上-_-。
比如爱钱如我,心情一不好就掏出手机买黄金…按克重或金额,全凭心情。有一回运气背到不行,一整天处于下下签状态,结果怒砸买下15克金(不会告诉你,买完还是后悔了~)就当做零存整取吧。
比如朋友fox,挣的多花的多,她对奢侈品的看法是:买啥奢侈品都不如买房。已有3套房子的她妥妥一枚小富婆,经营着两家公司,过的也更有底气。
所以,不是只有逛街网购才有激爽,相比在虚拟世界中的一掷千金,以及“一瞅就种草、立马就拔草”的剁手模式,买下能带来未来财富的东西,延续快感,岂不更爽?
高级地买买买,它足以兑换成厚重筹码。
03/要付出的快感,更要收获的回报
你说,这太世俗了,太物质了,太功利了。可另一个声音在耳边荡漾:天呐还有这么好的事儿?!
那么,如何让买买买在给你快感的同时,最大程度予以回报?
第一、买实物时
能力所及是重点,悠着花钱是重点,物尽其用也是重点。积攒3个月咬牙买下的包,若在拥挤的地铁里、突如其来的风雨中,只愿小心翼翼搂在胸口,就有点儿本末倒置。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有句台词:“人是拿来爱的,东西是拿来用的。这世界一团糟,是因为东西被拿来爱了,而人却被拿来用了。”
我们需要消费时微妙世俗的快乐,但更期待它带来更长久、更温情的陪伴,成为“用于美好的支出”。
第二、买投资品时
放眼望去选择不胜枚举,让它们回报最大化有以下几种通用方式。
1、培养快乐。我知道此刻你已经内心狂飞弹幕:我就喜欢买Chanel、Dior、Gucci!不然完全没感觉啊!哎,快乐这种东西,属于养成游戏。你有没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心情、不同年龄,带给你快乐的东西千变万化?
情感也需要培养的啊。
首先得认可价值。认可投资品的价值并非普通消费,更多是为往后的财富添砖加瓦,把消费从普通“散财”模式,转变为高级“聚财”模式。
其次,控制原生需求是必修课,过少or过多都是过犹不及。刚才说了,要是无法消灭,那就换种方式替代。不然你哪天说,我出门不坐私人飞机就没安全感,那要咋办?还是好好在家平躺吧。
2、利用一切助攻。收集信息、跟踪产品算是超车弯道法。如果你觉得证券、有色金属不好拿捏时机,互联网金融产品现在一抓一大把,多是固定收益,算起来清晰明了。
辅以活动、加息之类助攻,积少成多,威力惊人。
以我来说,互金项目到期后,若没有特别心仪的投入渠道,我会先放在流动收益的池子中,一边吃利息一边划定个观望时间期限。在原有可选的安全名单中,寻找可顺手让收益多几个鸡腿的平台。
几番迭代,资产数字自然有所体现。
//
有人心生抱怨,我纯粹图个撒钱快感难道还不行?
-上班辛苦,我就想犒劳自己啊!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钱不够?有信用卡、花呗,还有父母啊。
对对对,都没错。但世界上太多事情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此刻随心所欲的支出,或许是以将来的入不敷出为代价,又或许潜藏着让生活品质跌停的危机。
再看经常听到的“犒劳”二字,坦白说,不少人真的没做什么啊,为啥要对自己这么好?不过是自我麻醉罢了。
你既想酣畅淋漓地拔草,又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想“暴富以解忧”,还不愿控制购买欲,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反正是买,要不让你幸福爆棚,要不让你动力满分,要不使你的财富增值,才会让花出去的钱更加物有所值、熠熠生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