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爱笑的丁同学~
我的故事,和每一个「想要变好」的人有关,
关注我,我们一起向上、向前!
昨天下午,我们回到了县城老家。
显然魏先生比我兴奋,才刚到了他熟悉的街道,便开心地哼起了歌。
熟悉的街道,干净整洁的家,亲切和蔼的家人,这大概是他回家过年的幸福。
35+中年人回家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有老人等有老人盼,必须回去过年。
但是作为农村奋斗出来的中年人,下一代的孩子们过惯了城里的生活,他们又是否想回老家过年呢?
我姨家的表哥在郑州工作将近二十年,两个八九岁的孩子,还从来没有一次回老家过年。
“家里太冷了,长期不住还得收拾,脏得不行,孩子们吃不惯睡不惯。”因此,他们每年夏天或者国庆节回家一趟,像旅游似得。
我舅家的表哥,有两个在商丘做生意,安家落户,孩子们从出生到现在,都到了结婚的年纪了,每年过年也都不情愿回去,都是哥哥嫂子强制要求回去。
“老家的房子比我们年纪都大,到处都是脏脏的,还是旱厕上厕所也不习惯;家里的邻居也不认识,也没有朋友,也没有好玩的,回老家过年没意思。”我侄女每年回家过年都跟我吐槽,去年为了上个厕所跑到县城。
这就是00后这一代,甚至更小的,老家在农村的孩子们,过年的心理现状。
我很理解他们,谁不想在自己熟悉的环境,舒舒服服地过年呢。
如果老家的条件都变好了,除了农家大院之外,还有白白的墙,亮亮的灯,洁白的厕所,温暖舒适干净又整洁的卧房,还能有干净的锅灶,能方便快捷地做出一大桌子的可口饭菜,他们怎么能不想回家呢。
但很多客观的现实问题,一时半刻改变不了,比如说老旧的房屋,旱厕等;但家里人还是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出改变的。
如果养成以下5个好习惯,我想城里的你我,特别是孩子们,肯定会更愿意回老家过年。
01、“已经晾晒好了干净的被褥”
每到过年,我都会听到电话那头传来这句话。
如果天气很好,不用说被褥自然是晾晒好了;如果阴天或者多云,家人也有办法把被子的潮气去了,把炕烧热,被子铺上面,两个小时就热腾腾的。
我们家是河南濮阳的,小时候很多家里都有火炕,现在有些拆了,有些家里还保留着。
把被褥晾晒,是父母为了让孩子回家能休息好,而休息好是前提。
02、“家里的房间,都打扫干净了”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回老家最让人难受的是:开车回去已经很累了,到家连个坐的干净地方都没有,还得卫生大扫除!
老家好久没住了,地板上、桌面上、沙发上哪哪都是灰尘,厨房、卫生间还得深度保洁,洗洗涮涮得半天……
有话说,家越干净,人越有福。
我还想说:家越干净,人越幸福,家庭越祥和。
记得我姐曾多次得意地说:爱干净的婆婆,受欢迎,儿媳妇不嫌弃。
所以我想,如果家人都爱干净,每到过年都能把家里收拾得很规整,窗明几净的,孩子们肯定更愿意回家。
03、“空调提前2小时打开,暖房”
很多农村的家里,现在也都装了空调了。只是老人怕费电,大多数时间不开。
还是用原始的方法,生炉子。
提前把炉子生好,每天做三顿饭,这样连续几天,家里面一直都是暖和的。
如果家里面不生炉子的,可以提前2小时把空调打开,进行暖房,不然家里是生冷的,没办法站脚。
04、“到哪了,饭快做好了,到家就能吃”
当你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家的那一刻,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还是回家好,能吃到熟悉的味道,年夜饭还能吃到妈妈包的饺子~
愿你年年如愿,吃到熟悉的味道。
05、“传统的年味,今年照常做”
我最喜欢吃家里包的豆包了,每年回城都要带回去一些,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吃上。
我还特别怀念小时候“地锅炖肉”,全家人一起吃肉啃大骨头的场景,现在多少年都没有过了。
“地锅炖肉”“炸油条、菜饺、焦叶儿”“炸带鱼、炸腐竹、炸豆腐”“包豆包、包菜包、包肉包”“焖藕片”这些很多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如果老人不老,能年年都做,该是多幸福啊。
写到最后: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
希望这个年,让陪伴和幸福成为主旋律,家人之间因为彼此而倍感幸福。
我已到家,你还在远方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