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光】| 我的阅读史(自我点评版)

写在前面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此刻回顾大半生的读书经历,真是感慨万千!

把读过的书和自己走过的路连起来看,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人生路径的选择,有很多偶然,但偶然的背后隐藏着必然,其中读过什么样的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

我在大部分误打误撞的盲目阅读中,有幸读到了影响人生成长的诸多好书,也有因缺少知性阅读而走了不少弯路的缺憾。

如果把读书的得与失进行盘点,总结其规律,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愿意抛砖引玉,解剖自己的阅读史,供读者批判性借鉴。


家里人说,我对书的喜爱,似乎是天生的。据老母亲回忆,我小时候最省心,大人出去干活,把我放在家中,给几篇带字的纸片,他们回来一看,我还在左瞧右看。其实,我知道,哪有天生的喜好,这纯粹是我大姐榜样影响的结果。我大姐学习好,母亲总是表扬和奖赏她。小小的我,琢磨出一个道理:爱读书,有“糖”吃。

[自我评析]

为什么有人喜欢阅读,为什么有人不喜欢阅读?这难道真的是天生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并非如此,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培养不是逼迫而是熏陶,大人要做出榜样,创造一种读书氛围。

其实孩童时期成长的显著特点是模仿,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年龄稍长一点的哥哥姐姐。独生子女在这方面就存在遗憾。

我总缠着大姐给我讲故事,后来,她和我说,你多认字,自己就可以读很多故事。就这样,我在学龄前就认识了好多字,在上个世纪60年代偏僻落后的乡村,也算奇事一桩。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为我童年广泛的阅读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依稀记得,上学前,村子里二十几户人家存有的“小人书”都被我翻遍了。

[自我评析]

故事,是童年最好的营养,它是生命之基,是阅读之基。缺少故事的童年,就是贫瘠的童年。父母们一定要记住:对于幼儿来说,故事比认字更重要!儿时听过的故事,会影响儿童今后的阅读趣味,并因此而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文化倾向。

兴趣是儿童阅读的最大动力,现在很多家长早教时也教孩子识字,但往往为认字而认字,字对孩子来说是无意义的抽象存在。只有教会孩子去使用,他才会对文字产生兴趣。有些学生英语学得不好,但玩电子游戏时,英文从来不是障碍,这是兴趣帮他克服困难。

连环画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绘本”阅读,主要是情节性的,结构感很强,但缺点是想象力空间不足,低年龄段的孩子不认识字就无法阅读。

现代的儿童绘本设计,更加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绘本被誉为“人生的第一本图书”是由大量的图片和少量文字构成的,有的甚至是没有文字。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为孩子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的启蒙读物,但有些父母认为绘本图大文字少价格贵,不划算。这是站在成人角度思考问题,不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建议父母对幼儿期的孩子要舍得花钱买绘本。

01 小学与初中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读的书都是上中学的姐姐从学校图书馆给我借回来的。其中大部分是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有《烈火金刚》《平原枪声》《林海雪原》等,此外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

这个阶段有三本书对我影响最大,几乎对我的人生方向起到引领作用。这三本书是《青春之歌》《教你画动物》《砚边点滴》。

《青春之歌》是描述青年知识分子革命成长史的长篇小说,读完后,我对知识分子特别崇拜,对大学生活也特别向往,从小就幻想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自我评析]

阅读对人的一生“立志”会起到引领作用。小时候,还不清楚长大应该做什么,有的人是受别人影响的(父母、老师等等),有的人是受图书作品影响的,有的始终是无意识,受命运自然摆布。读书的引领太重要了,它将贯穿人的一生。

这个年龄段,最感兴趣的还是故事。我是幸运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在偏僻的乡村还能读到很多小说,虽然对成年人的世界懵懂,但还是找到以知识分子形象为人格精神的生命原型,有了目标驱动力。遗憾的是那时还没有《平凡的世界》之类的书籍,所以在道德启蒙方面主要框限在“革命英雄主义”的一个方面。

少年儿童时期,故事人物的潜移默化影响比抽象的道德说教更有用,所以,建议父母给孩子优选好的故事书,现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很多的,比如:《窗边的小豆豆》《长袜子皮皮》《小王子》等等,曹文轩、秦文君的作品都不错。

这个时期,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猜读”。小学二三年级,认识的字还是有限,为了使故事连续,只能猜其意思,出现频率高的再去翻字典,这样就认识了更多字,而且重要的是,这个习惯培养了一种探求书中的意义而不纠缠于表面字词的阅读态度,从而实现快速阅读。

另外两本书来自我的大哥。大哥喜欢画画。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当兵去了。没想到,他留下的两本关于画画的书居然成了我的人生启蒙老师。

一本是《教你画动物》。清晰地记得:先画一个小圈,再画两个相交的大圈,连线后,再添上嘴巴、耳朵、腿和卷曲的尾巴,一个可爱的小猪就跃然纸上。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会画画啦!”然而,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学会画画,而是通过书中那种用几何图形建构事物的方法,使得我在那么小的年纪就学会了“整体地”观察和描绘事物。朋友评价我说,大局观较强,谁也没想到这种素养竟发源于这样的小册子,呵呵!

另一本是国画大师钱松喦的《砚边点滴》。书中讲,画水中的石头,不要把石头与水面相交的轮廓线画出来,否则,石头就不是“浸”在水中,而是“浮”在水面啦;画南方的山,要朦胧,北方的山要清晰,这是空气湿润与干燥的缘故;树的枝干要有“破”与“立”;布局章法的疏与密、虚与实、轻与重要呼应。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生活是多么有趣,观察事物要仔细。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已能用朴素的方式掌握和运用辩证法。

[自我评析]

这两本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的,从喜欢画画开始到后来的喜欢美学与哲学,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虽然我理科成绩好,但始终放不下这种喜好,后来读研的专业选择与此有关。若不是这两本书,我一生从事的职业大概率应该是科研工作。每个人喜欢看的书不一样,所以这种遇见和影响是偶然,是很特殊的个人阅历。

这两本书,对我的哲学具有启蒙作用。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文化DGM”开始了。从那时起一直到初中,读不到更多的书。不过,这阶段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精读”一套书,这套书就是《毛选》四卷。回过头来看,这套书对我影响至深,少年时代,对政治、中国现代史,甚至哲学的认识是从这时奠基的。

对了,这个期间,还有鲁迅的作品可以读到。《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都是这时候读的。鲁迅的作品,读得一知半解,感觉思想内涵比较深奥。杂文内容太多,翻看了几篇,就没有能够看下去,《朝花夕拾》看的比较有意思,《野草》则不太好懂。总的来说,对鲁迅的文章并没有太深究。

初中没有怎么上文化课,更谈不上课后作业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是利用这个时间读完的。那时对《红楼梦》理解不深,囫囵吞枣读过一遍;喜欢看热闹,《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倒啃得颇为仔细。

这个期间,很难得,读到一本书《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是意大利家卡洛·科洛迪的代表作,被公认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作品。当时我很惊叹:作者太有想象力了!这是我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接触到的第二本西方文学。这本书是一位下乡知青偷偷送给我的。

[自我评析]

孙云晓说过,人的精神实际上也有饥饿感。习惯阅读的孩子,每天都会阅读,以满足精神的需要。那个特殊年代,虽然能读到的书很少,但有了精神饥饿感,宽度受限,就一定会向深度拓展。在此期间,四大名著与《毛选》大部分能够精读,是阅读饥饿逼迫的结果。

反思一下,今天从电视时代到网络时代,信息的海量传播,以及快餐文化的诱惑,文化硬件进步了,人们离书本反而越来越远。无效信息甚至垃圾文化倒了阅读胃口,这没有了精神饥饿,而迎来了精神错乱。

02  高中

高中正是“特殊十年”的后半程,除了毛选和“梁效”风格的报纸,其他的书仍然很难见到。好在班级来了几位“五七战士”子女同学,从他们那借到了一些有趣味的书,比如,前苏联的反间谍小说《一颗铜纽扣》等。

由于特殊机缘,那时我竟然读到一本好书,就是秦牧的《艺海拾贝》。《艺海拾贝》以优美生动的散文叙述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文艺理论,涉及美术、音乐、戏曲、宗教等广博知识,由于我喜欢画画,正对我的胃口。在那个年代,能够读到如此美文,简直是欣喜若狂!这本书让我领略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别样风采,使得上大学后我开始自己的“文艺复兴”,也就没有了意念上的篱笆。

[自我评析]

我的高中阶段(那时是两年制),读的书相对少些,主要原因是书源少,另外高一还处于“回潮”期,有恢复高考的希望,所以文化课比较紧张。不过,《艺海拾贝》这本书相当于在《砚边点滴》的基础上,把我在人文艺术方面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

03 乡村教师

高中毕业后,我当了两年多的乡村小学老师。对读书而言,这两年我有了意外收获。由于我担任学校文艺班班主任,读了很多音乐与乐器方面的书籍。本来我缺少音乐细胞,通过读书,至少在理论上有所感知,相当于把知识短板往上提了一小截。

此间我又读到了一本好书,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高中刚毕业时,我一度情绪低落,对前途充满迷茫与困惑,这时幸运地遇见我的人生导师——城里来的高叔。他为了鼓励我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特意赠送我这本书。小说主人公鲁滨逊的进取精神对我的人生成长的确有所滋养。

[自我评析]

《鲁滨逊漂流记》相当于西方版本的“武侠小说”,属于个人成功的书籍,这本书使得我的青春期阅读有着人生走向中的暗示与指引。另外,翻译文学其实已经隐含了一种阅读的挑战,我阅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木偶奇遇记》 连同《鲁滨逊漂流记》为下一步大量阅读西方书籍起到了奠基作用。

04 大学

读大学时,我是学机械的。幸运的是,我结识了人生挚友颖士君,他是学造船的。我们俩的友谊是从学生食堂的黑板报开始的,我的画,他的文,每期都能博得同学的赞赏。我们俩都不安分学工,除了理工课程外,我们把课余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学校图书馆。那时,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就象久旱的干裂土地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雨。《忏悔录》《居里夫人传》《罗丹艺术论》《林肯传》的借书单上,我们俩是事隔十年后续借书的第一个签名,心里既得意又感慨。

从大学三年级起,我的阅读兴趣从人物传记、人文思想转向了美学,缘起是我受图书馆之约,给同学们做的一次美学讲座。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的《美学历程》,这些大师们的美学著作,只要出版一本,我就读一本。黑格尔的《美学》是比较难啃的,但我坚持读完了第一卷。黑格尔书中写到,一个小男孩,向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石子,激起阵阵涟漪,他由此欣赏自己的“杰作”,这就是美感。这个例子印象深刻,我至今不忘。

美学属于哲学的分支,我因此也喜欢上了哲学。这段阅读经历对我影响极大,乃至决定了后来我读研专业的选择。

大学时代,读的书非常多,其中最喜欢的书是《歌德谈话录》。歌德的《浮士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都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名著,与文学性相比,我更推崇他的博学和哲思。《歌德谈话录》中的哲学、文学、艺术精辟的论述具有启发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视野。书中的一句话:“人的情绪构成了他一生的命运”,是我后来的首条座右铭,乐观豁达,已是我性格的一大特点。

[自我评析]

大三大四是我兴趣阅读的高峰期,由于最花费精力的高数、普通物理等基础课程已经学完,专业课比较轻松,所以课余时间比较宽裕。课下,除了体育运动,其他时间全部用于阅读。当时阅读的都是社科人文类,很少涉猎文学,这既是兴趣的原因,也和学理工科有关,喜欢思辨,理性大于感性。

这个时期的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决定由学理改为学文,毕业时没有直接考文科研究生,觉得把握性不大,还需要补一些文科基础课程。

回头看,我这人生重大选择是否正确?按道理,我的专业学习还是非常优秀的,后三年连续三年的校级三好学生,又是系里重要课题“金属水模拟”试验的骨干之一,搞科研应该是把好手。但兴趣选择没有什么后悔的,要说后悔只能怪自己高考时没有报考文科。按当年的高考成绩考取北大或者复旦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那时人们普遍轻视文科,学习好的几乎都报考理科,文科的竞争要小得多。如果直接学文科,那又会是怎样的人生?

反思:现在高考生填写报考志愿时,对自己的兴趣要充分考量。


05 大学教师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沈阳一所理工科类高校任教。那时,我一心想报考中国科技大学李志超教授中国科技史专业的研究生。李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国青铜器,我大学学的是金属材料专业,加之喜欢美术与美学,所以觉得考古方向非常适合自己。

为了考研,我自学了王力的四卷本《古代汉语》,研读了中国古代科技文献,如《墨经》《论衡》《梦溪笔谈》等等。这段读书学习,为我这个理科生阅读文言文基本扫清了障碍。

没有想到,到报考时,那年李志超教授研究生专业临时停招。这时离研究生考试只剩一个多月时间,我只好转向,改报母校的自然哲学专业。还好,我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这真是鬼使神差,否则,我现在可能是一位考古工作者。

[自我评析]

这段为了报考研究生,基本上是应考阅读,最大的收获是扫清了古文阅读障碍。

其实,这时我还面临一次三岔口。分配到高校任教时,学校对我非常重视,安排我给系主任助课(系主任是后来的院长),还兼任系里教学秘书。如果我在原专业上坚持下去,将是另一种人生。但改专业的决心已下,没有丝毫动摇,这就是阅读改变人生选择。

06 读研

读研,使得我的读书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是精读了多本哲学原著,尤其是科学哲学的代表作,比如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拉卡托斯的《证明与反驳》、库恩的《科学的革命》、罗素的《数理哲学导论》等;二是有意识地去掌握读书方法论;三是提升了个性化的创新意识;四是拥有一个良好的读书共同体,因为研究生小班授课,多数采取的是讨论式和“小先生主讲制”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学相长。利用课余时间,我还艰难地啃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这本书的思辨精华让我受益终身。

值得一提的是,读研期间正逢“金庸热”,我也是狂热的金庸武侠小说迷,他的所有作品都读过了,像《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都读了两遍以上。对于理科生的出身及艰涩枯燥的哲学学习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互补效应吧。

[自我评析]

研究生学习期间的阅读,我受益匪浅。一是由兴趣阅读变为专业阅读;二是养成了批判式阅读习惯,不再盲目迷信书本;三是体会到读书互助的好处。

后来认识到,金庸与古龙的武侠小说,其实也不是闲书。这种江湖世界,以很有趣的方式,将“文化”潜移默化至读者的心中。诗词曲赋、儒道佛禅,俱在其中。它为后续阅读提供了一个背景支撑。而且武侠本质上是“中国的”,这是认识古典世界以及我们自身密码的方式之一。武侠小说中的许多原型,又影响了我们的“生存方向”。

童话人物与神话人物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原型,而过去的中国,只有《西游记》西天取经的四个和尚深入人心,其他都很薄弱。神话与童话原型的匮乏也就是一个民族丰富性的匮乏,金庸与古龙塑造的东方不败,东邪西毒,萧峰,小龙女,老顽童,楚留香、小李飞刀等形象填补了这一缺憾。

从上边的意义上讲,父母可以让家中的少年阅读金庸。阅读金庸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其他三流武侠小说会不屑一顾了。

07  市委机关

研究生毕业,本来我应该留在大连高校任教,可是老婆大人不愿意离开沈阳,我被阴差阳错地“分配”到沈阳市委宣传部,从此背离我喜爱的纯学术研究之路越走越远。

在宣传部,我是在理论处工作,这使得我对政治及中国国情有机会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要配合不同形势下、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所以读书涉猎非常机动庞杂。比如说,面对东欧剧变,要研究西方的各种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由于中国要加入关贸总协定(即后来的WTO),就要研究国际贸易法则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市委机关工作这段经历,对我政治素养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回到沈阳,我结束了两地分居,家庭生活比较有节奏感了,工作之余也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从而有机会多读一些“闲书”。我爱人是学中文的,她收藏的文学图书非常多。这时候,我把家中的西方文学名著都看遍了,什么《红与黑》《简爱》《悲惨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有十几部。由于历史原因,中学时代是见不到这些书的,大学及研究生时的阅读兴趣又没有放在文学类图书方面。现在终于有精力进行恶补了。

[自我评析]

市委机关这段经历,开阔了我的视角,改变了我的许多政治观念,由偏颇、激进、幼稚转向比较客观和冷静。其实,人的政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你对社会大趋势的判断,从而影响你的工作与生活。举例来说,在九十年代初期,证券市场刚刚建立,我虽然没有炒股,但对股票走势判断极其精准。因为当时我担任沈阳国际金融研讨会秘书组组长,读了很多相关书籍和资料,具备一些常识。但最重要的是,那时股票市场比较单纯,影响走势的是政策面,实际上也就是政治动态。

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你若对中国国情以及政治生态没有深入全面了解,那么就不要轻易对政治问题说三道四。

这个时期,读的书比较杂,涉及政治、经济的比较多。“补读”了一些文学书籍,对文学素养方面的提升也有所裨益。

08 下海

九十年代中期,沈阳要成立社会科学院,我是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行政编也转为事业编。然而,筹备工作启动后,当时的政策竟然转向,对这类“软性投入”不予重视,财政部门只给划拨人头工资费用,其他筹建费用要自己想办法自收自支。没有办法,筹备组只好成立公司,准备用自身盈利养活社会科学院,我就这样稀里糊涂“下了海”。

从校门到机关,不懂管理,不懂经营,只能边干边学。起初的那几年,有关经营管理的书籍读得很多,大部分是实用类的,比较系统的是《松下幸之助管理全集》。

后来,旗下其他的企业都没有成功,只剩下汇文书店坚持下来了。这个时期,完整地看完一本书的时候非常少,但快餐式短浏览的阅读量非常大。由于图书采购需要我亲自选书,因此我和国内赫赫有名的各大出版社有了亲密接触。出版社的新书信息是第一时间掌握,作为文人筛选图书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于是乎,一些好书譬如学术类的钱钟书的《七缀集》《管锥篇》以及余秋雨的畅销书《文化苦旅》等等,都是我率先引进沈阳的,从而也赢得社会的美誉。

[自我评析]

由于开书店,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书,所以对书的了解是全方位的。除了书之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近距离接触了许多著名出版人、学者及文化名人。一些著名民营书店比如北京的风入松、南京的先锋书店的老板都是我的好朋友。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使得我对图书有了立体感知。

这个阶段的读书特点是短浏览的书极多,都是看目录、简介和局部的若干页,没有时间深度阅读。优点是,对图书行业有了充分了解;缺点是没有获得深度新知。

09 出版工作者

2000年以后,主管部门要求我管理的企业与市委机关脱钩,我个人闯荡江湖已经习惯,不愿意再回机关,从此走进了图书出版行业。

近二十年我主要从事教育图书出版,接触了不少教育名家和优秀教师,对基础教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004年,我主编的体现新教育理念的《教与学示范》丛书,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也曾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过有关课程改革的长篇文章。

这二十年,因为工作需要,我读了很多教育类书籍,其中受益比较大的有《给教师的建议》《后现代课程观》《课程与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自我评析]

为什么要选择教育图书出版?因为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教材教辅的发行量占据图书出版总量的80%以上。

这个阶段读的书大部分属于专业阅读,工作的需要成全了我走向教育研究。通过阅读教育专著以及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交流,使得我对教育规律有了深刻认识,如果让我重新规划人生阅读地图,肯定会少走很多弯路。

10 最近六年

我先后担任两个大型图书公司的高管过程中,忽然发现自己的读书史有着重大缺憾,那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很肤浅,特别是自我修身境界的高度远远不够。于是从2014年开始启动晨读经典计划。

坚持每天晨读经典文献,写读书笔记,到目前已经有2000多天,几乎没有中断过,写下读书笔记300多万字。现在已经精读完《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孙子兵法》《易经》《曾国藩家书》《传习录》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图书十几部,眼下正在读《资治通鉴》。

可以说,近六年的读书,是有史以来收获最大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真正实现了由兴趣式的游牧阅读或者是短期的功利性阅读转变为有根有脉的自觉性阅读。

以上就是我的阅读史。

[自我评析]

最近六年的读书,是名副其实的知性阅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度阅读经典, 对中国传统文化总算有了系统性的研究,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有了真正体验。我的最大感受是,这样的阅读来之有点晚,如果前置,那将对我的人生正向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总评]

我认为,人的阅读可以分为兴趣阅读、专业阅读和知性阅读(有目的的读书),其中兴趣阅读是人生阅读的“发动机”,专业阅读是人生“饭碗”,知性阅读是人生成长的“导航仪”。

我在读研之前的阅读基本上都属于兴趣阅读,其后大部分是专业阅读,近六年才是以知性阅读为主体。这个划分是相对的,其中有交叉。

总的来说,阅读给予了我知识,阅读给予了我智慧,阅读陪伴我成长。我的幸运有三:一是在图书贫瘠的少年儿童年代,把身边该读到的书几乎都读到了;二是从小就养成了阅读习惯,热情始终没有泯灭;三是关键期遇到几本影响我成长的好书。

但在我的阅读史上也留下很多遗憾:一是少年时代的能够读到的图书太少,这是历史原因,没有办法;二是阅读缺少名师指路;三是知性阅读体悟得太晚;四是对文学作品没有足够重视,感性缺少塑造。

一句话,如果我的阅读史改变,那么我的人生也会改变!所以希望年轻的朋友或者年轻的父母,要研究阅读规律,争取让自己或者子女少走弯路。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并不是知性阅读越早越好,早期的兴趣阅读是很重要的。许多偶然的阅读的价值,往往是要由后面的某个经历来点破它的意义的。这种阅读是埋下种子,但何时发芽,则大不一定。

在世界阅读日,让我们共勉: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吧!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文字之光的主编韩涵微语或副主编无色生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018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46评论 2 37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215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303评论 1 26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81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7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77评论 3 38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6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46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30评论 2 31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9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60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3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2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10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69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6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