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有朋友约吃饭,因为是晚上,也没有其它要紧的事,所以我就答应了朋友。我开的车是普通轿车,第二天我要到济南的工地去送一点货品,赴约吃饭之前我特意回家找妻子换了车,她的越野车比我的轿车更方便拉大件的货。
妻急着带孩子们到市里的家里,给儿子准备去学校军训报到的事。我和妻子在楼下碰面,她并不知道我和朋友约的饭局,只匆匆的跟我说:我不带闺女去市里了,你给她送到老家母亲那里吧!并不容商量,也没等我回答,闺女就已经朝我走了过来,后面还牵着她的“米粒”。米粒是一条狗的名字,也是闺女在学校之外空间的跟班儿!
机智如我,没有任何抱怨,我欣慰的把女儿和她的“米粒儿”一起接到车里,车行的方向却不是回村里,而是直奔和朋友约好的饭局。我的计划是先拉着女儿去和朋友一起吃饭,接着返回村里母亲的住处。
一切都是盘算,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女儿就有些不干了,开始嘟囔着她和村里的小朋友约好了,要聚会的:爸爸你快点,我赶时间呢!一句话引来朋友的哄笑!
也许谁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盘算,即使是个六七岁的孩童,若是没有充分的尊重她的想法,就有可能引来没必要的不快乐。
显然,女儿很认真,她已经有了一些不开心,尽管是学着大人的口吻说话萌到大家哄笑起来,但是和我碰面前和小朋友的约会显然是不能改变的,我忙吃了几口饭,和朋友匆匆道别,手里拉着她,她拉着她的“米粒儿”奔向车里。
县城通往村里的公路上车不是很多,我车速也没有开那么快,县级公路上总是很难避免那些迎面开来的车不关掉远光,每一次和这些远光车交汇,让人总会有那种短暂的致盲的瞬间,所以我的车速尽可能的慢。这条路是我们村通往县城的唯一一条公路,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县城,走的就是这条路,只不过那时候父亲开的是拖拉机,有时候赶驴车。
我跟女儿讲我小时候进城的经历,她对用驴子拉的车很感兴趣。我跟她说,驴子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养着它,它给人类干活,而且它力气很大。
“爸爸,就像米粒儿一样,我养着它,它哄我开心!”
昏暗的马路上,我没有敢分心去看她的小脸,我想一定是认真的样子,萌萌的样子。我从内心涌起一丝笑意,小孩子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思维系统,尽管在成年人的眼中还有些幼稚呆萌。小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从之前惯有的认识里面去套起来的,这是一个类比理解的过程,虽然有时候类比的有些不那么吻合,但是大略上方法又十分的严谨,所以才会带给成年了萌萌的感觉。
六七岁的孩子,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宇宙,请成年的人不要轻易闯入和打乱他们。
更不要忽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