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简史》总结
在小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比较简单,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以血亲和姻亲互相联系着。所以说他们是尊礼而行,君主和臣民都是靠礼而行,靠自己内心。天子住高高在上,不直接与百姓打交道。这样的事情交给大夫们处理,也就是说在先秦封建制社会。人的关系无论尊卑,都是靠个人影响和个人接触来维持的。到了周后的几百年,出现一些贵族,因此政府机构和功能比以前复杂的很多。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已经无法用个人的影响和个人的的接触,来维持社会规矩 。所以出现了法术之士。他们提出了治国的法术,把这些法术极权高度集中于国君一人手中。所以可以看出法家思想与法律的审判联系起来是错误的,谁若想组织人民充当领袖,就会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也也很有教育,很有用处但是有一条就是他一定要用走极端权益路线。中国人尊重过去的经验,这个传统也许是出自压倒大多数的农业人口思想方式。农民固定在土地,极少迁徙。科学家就创建了历史退化论,他们虽然分属各家。但都同意这一点,就是人类黄金时代过去,不在将来。法家他们充分意识到时代变化的要求,他们认为由于物质条件使然不是由于任何天生的高尚道德。为了适应新的政治形势,法家提出了新的治国之道。如上所述,他们自认为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君主就这样用法用势治民。他们不需要有特殊才能和高尚道德。也不需要像儒家主张的那样 自己做出榜样或是通过个人来影响统治。照家如此说来,他们的治国之道真正是即使人也能掌握。君主只需要把赏罚大权掌握在手里,这样进行统治。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 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须具备一种大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君主具有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邪恶的。道家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可是在无为的观念上,两个极端却遇和了,也就是说他们在这里有某种共同之处。儒家主张治理百姓应当以礼,的不应该以法以刑。在这个方面儒家是保守的,在另一方面法家同时又是革命的。在他们的观念里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传统上指按出身划分的阶级区别。儒家不在坚持,当然孔子孟子还继续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但是在他们看来这种区别在于个人道德水平,没有必要根据原来的阶级差别。
牟宗三观点综述
今天所讲的是顺的战国时期政治经济要转型这一客观事实来分辨前期法家与后期法家。令人反感但是后期法家。关键在与申不害和韩非,前期法家并不坏。她们进了时代的使命,完成春秋战国的转型。而下开秦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有贵族政治到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再进到现代的民主政治。这是政治的三个形态。政治形态要想向前一步非常困难,不是常常可以出花样的。君主专制固然不好但也维持了两千多年,只要人间不是天国只要人间需要政治,民主政治是最后的一种形态 ,民主政治一旦出现,成一政治体系就有永恒性。 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结果完全失败而导致大惨剧。皇帝的帝位未客观化,理性化。因此围绕着皇帝的集团如宗室外戚宦官也都是非理性的。人民由井田制中解放出来,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份子,有独立的地位。但结果其地位未能充分的客观化,中国人民向来很自由,但却是潜伏的自由。因此随时很自由也随时不自由中。人民在政治法律上没有地位,对只有教化上的响应没有国家政治法律上的响应。因此人民对国家政治法律没有积极参与,也就是为取的充分的客观化。
差异
冯友兰更多的是用事例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来谈法道儒的区别亦或是相似。他让我们看到具体的结果和过程。可以设身处地的来看这些政治体系。更加好懂一些,理解没什么困难牟宗三他会参考国外的一些政治体系,会看到外面对于中国的一些评价。多的是一些学术上的专业化,理解下来会有困难。
大纲
第一部分
法家出现时候的背景(与儒家对比)
法家和儒家的区别
第二部分
法家下的政治体系
第三部分
与国外的一些政治体系进行对比
第四部分
对中国后期的影响
问题
1、为什么在君主专制下政权是用武力打来的,不能客观化?
2、为什么中国人只有理上的自由而没有主观的自由?那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潜伏状态中的自由又是什么?
3、为什么知识分子不能谈政治?那么每个国家的政权是不是也都要有知识分子来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