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高考作文题: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满分60分) 我们素读经典班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以此为题写下的作文,只是改动了一处(将不少于800字改为字数不限)。所有学生所撰之文,未经老师的任何修改,择取有电子稿的学生习作,发表于此,请各位大侠给个评分。
三书之思:诵、悟、得 富阳永兴小学六(1)班 许琳朗 人云:“人需读三书,谓有字,无字,心灵三者也。”常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间万物,人皆有所己见,一如吾读此文,亦有所思也。余以为,有字之书即为群书普籍,可读可诵;无字之书是为处世之事,可品可悟;心灵之书则为人生境界,自省则可得矣。 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人有善恶之分,书亦如是。俗语有云:“读万卷书,路行万里。”书如人师,择“良师”则助人,可传道,授业,解惑也。择“恶师”则害人,使人善巧言,令色,谄媚也。朱熹有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然则,读善书者鲜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耻择善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因其择书之善恶也。“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古人良篇应多诵之。哀哉!哀哉!今人不知古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却如斥鴳之辈,抢榆枋而止兮,空见笑于藩篱! 余谓无字之书是为人生,由自谱之,个中辛酸苦辣,唯己读之。有字之书虽为重,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字之书是为纸上得来之识,为己之行也。余以为,无字亦有字,有字亦无字,即如“虚而为盈,无而为有”。恰似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无字之书即授吾等待人、处事、纳物之技。如与友相交言而有信;父母相呼行应勿缓;渐入社会,于陌生之境,诸生应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此等学问,有字之书无从给也,唯于无字中琢磨品悟矣。恰如《红楼梦》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字之书诠释也。 诵有字之书,悟无字之书,则得心灵之书。余谓心灵之书是为填人之心也,谓灵魂之书。若不读之,心灵虚而万欲皆出,便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情逸致也!心灵之书,使王羲之醉后能书千古名篇《兰亭集序》,使名流高士集于兰亭“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嗟乎,唯有善读心灵之书者,方可成大贤而留其名。凡自视清高,不论名节,不辨是非,不识忠恶之辈,只沦为小人矣。心灵之书,必先苦人之心志,劳人之筋骨,饿人之体肤,空乏人之身,行拂乱人之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正其四心,而修成人矣。若不纳无字之书,不受切磋琢磨,成人格卑劣而见识短浅之小人亦不足为奇也! 幼时,余常因鸡毛之事而与人不睦,全无窈窕淑女之风,余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境,求而不得,苦之恼之。然遇恩师启蒙,方觉众里寻方千百度,越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蓦然回首,才悟——诵有字之书,悟无字之书,得心灵之书,则为仁人也。”
书 富阳永兴六(1)班李源宸 自古有三书,乃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人皆习之,智者得其智,仁者得其仁,得之精者可成君子。 成君子如筑楼,学者以有字之书为本,无字之书为灵,心灵之书为形,筑之大楼而成君子也。 有字之书为本,本者,根也,基也。何为有字之书?何以习之?有字之书乃经,乃典,何为经典?孔孟如是,老庄如是,圣人之书亦如是。习之经典而后铺之以行,习之以礼为之精也。习之经典乃知之大道,晓之文理,刻之四心者。智者,不可行万里路而无为也,成之智者,乃知行合一也。 无字之书乃行万里路者,行于天下,而有所感于行,磨练己身也。习无字之书者,览天下画卷,品诗词风情,升华心于天地,感古今之文字,畅诗歌之神韵。忆一人,读此书者,其行于天下诗词之地,身感于景,得之诗词之大纲。为人者,习无字之书、有字之书者,何为?乃未有知行合一也。知行合一者,乃习心灵之书者。心灵之书乃己身之所思,己身之所感。集无字之书、有字之书,有字之书升华于无字之书,无字之书精神于有字之书。有字之书为基,无字之书为灵,成心灵之书,故心灵之书成于经纶,形于天地,得圣人之遗才,取万物之精华于一书,此不可不谓得之众,感之深也。故心灵之书乃知行合一也。 吾等以无字之书、有字之书集于心灵之书,使之知行合一,成君子也。此可谓习于经纶,行于天地,感之内心,知行合一之三书之大道也。 好 书 经 百 读 富阳永兴六(1)班 倪 钟 浩 书,智慧之源泉,道德之基奠。自古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之理,亦为好书需百读、千尝也,好书千万册,大致三类:“无字之书”“有字之书”及“心灵之书”。上人者,皆“读”之会意而有得,谓之圣贤。 得此三书之意,知行合一者必是“煮”好书千册者。“无字之书”是为言传身教,先辈之智,汝之所结,他之所想,众人之所念,圣贤之大道,此谓“无字如有字”,铭于心中,则成大器。 “有字之书”众人皆知且读之。此书分二者:经典、世俗。世俗之下流之书不可读也,其书无一益而有千祸!滋长歪门邪道之气,败正气之风也。反之,好书多读汝好酒多藏,经典久而沉香,多读则可会其理而行其言,寻贤者之路,千磨万炼、日臻完善。 “心灵之书”三者之最,两者合其一,何谓“心灵”?可谓人得道之沉淀,读经典结之精华,生活存之大道!人之结为心灵乎!其形无字,却胜乎有字,人之惑、困 、苦皆从中化解,懂其妙者,无惑也! 抓此三者,并以其言为行者为圣贤。人人皆有此之智,但难为也!好书经百读,百读人上人! 阅三书,促人乐 富阳永兴小学六(1)班 朱洲 何为乐也? ——题记 有字之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木叶潇潇,夕阳漫天。 有字之书为之本也。纵华夏五千历程,磨墨惦笔方才畅诗歌之神韵,览《诗》《易》之博彩。《观止》云:《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由是观之,有字之书方能使人通情达理,明辨是非,知行合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之海,广无止境。昔者,阅金经,思《红楼》。难消受灯昏罗帐,怅昙花现恨难休!观《五经》,叹《四书》,没缘法,转眼分离仨,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审《春秋》,翻《诗》、《书》,启《九辩》与《九歌》兮,一阕《离骚》倾天下。 有字之书使其扩其眼界,丰其内涵,充其识智,晓其文理。涉猎有字之书,培人之自由精神。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心匪鉴,不可以茹;心之忧矣,如匪浣衣。”人应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不可随波逐流,亦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当乌合之众。凡皆上文,均为有字之书之用途。有字之书能使余拥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有字之书不可不读矣! 有字之书亦能使人乐。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人处陋巷,却比谁都快乐。子为饱读诗书,圣贤仁德之人。他名满天下,才高八斗,然他并不以读书明理为全部,而是当作一次提高自身不足之旅。才有之“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高尚境界。他淡泊名利,视之为浮云。才不重“富”“贵”,即以贫为乐,又何忧之有?苏子亦是。当年他高中状元,却游山玩水,赏花把玩。虽三次被贬,却依旧潇洒风流,更是写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之词。由此可见,贤人志士,饱读诗书之人,无论身处何方,总会乐在其中。有字之书使人心乐也。 学海虽无涯,更应乐作舟。 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乃为行万里路,是之行也。明智之士用读书,用书之志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人不可不行动,若徐霞客当年蹑手蹑脚,就不会有《徐霞客游记》名垂青史。若司马迁当年贪生怕死,就不会有《史记》扬名立万。无字之书在于行也,行也亦可使人乐也。读万卷书,才能要行万里路。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互映衬,两者缺一不可。 心灵之书 何谓心灵之书?方是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之结合。心灵之书不仅在于辩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仪许中。感礼乐的神妙,阕清词之凄凉。览古今之众长,谈五音之繁会。不仅在于行万里路。更是在于两袖清风,洁身自好。有字之书可否读?固然要读。无字之书可否不读?坚决不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行万里路又不能不读万卷书。漫卷诗书,浪迹天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人不乐何人乐?或亦他们身处缧绁,寄人篱下;身无分文,监禁多时。但是,全天下无人比他们更快乐。为何?只因他们拥有自由的精神。这种人,即使逝去也不可怜!君子素其位而行。他们的心灵本是独立的,就算是严刑拷打,又算得了什么?这就是他们的心灵之书,他们的心灵之书永远自由。 纵观天下,实,人人均为书生矣! 何谓乐也?乐谓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乐从何处来?自从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夕阳西下,酉时日落。月圆,雾浓。 圆月在浓雾中,月色凄凉膝陇。
三书论 富阳永兴小学六(1)班陈种民 世间有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书者,圣人习之,贤者思之,智者熟之,百姓乐之。 有字之书,汗青文著也。抒真情,吐高论。记世态之炎凉,载古今之人事。谈天地之神话,论奇闻与异事。自仓颉造字始,往圣先贤、墨客骚人多留其记,古今中外,不可胜数。周文王囚居演《周易》,太史公腐后著《史记》,李太白狂歌千万篇,杜子美忧国怜泪涕。东坡豪词人称道,易安凄情伤心透。跌宕起伏莎翁笔,讥嘲讽刺吐温字。此皆有字之书,开人眼界,长人见识,传人道义,化人困结。 无字之书,天地万物也。群芳斗艳争春暖,百兽竞逐汰优劣。蝙蝠回声造雷达,茅草齿形启鲁思。天地鈡灵落人间,草木山川均含至理,呼吸吐纳,张合开关间,大道存焉。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之理也。然无字之书虽举头见之,埋首视之,无时无处,无所不知者,然唯有心之人得之,马欲跨界需远渡,霞客遨游凭孤身。 心灵之书,人皆藏之,多蒙尘未现也。因其无影无形,常凭外物激之乃现,现则令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生愉悦。外物者,有字之书也,无字之书也。如文天祥一曲《正气歌》,荡人心,促共鸣,人皆须发皆张,热血沸腾。如读《论语》,温良恭俭让,如沐春风,深以为然。此乃人之本性,佑我泱泱中华文明,代代相传,虽多经险处而未断,乃人心,乃精神,人之本也。 故人当常温有字之书,悟无字之书,终启心灵之书,绝无知也。 人 有 三 书 富阳永兴六(1)班 蒋弘毅 人有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此三书,凡人都要一一“阅读”,方可成大器。 “有字之书”,顾名思义,是把字印在纸上的书。如:教科书 、小说 、工具书......读了“有字之书”,可帮助自身学习基本知识,科普知识。如果不品读这本“书”,便不会明理、表达,便“读”不了“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了。 仔细品读此书,只需要认识字,再加上思考便可。如果把很多“有字之书”读透,那么就掌握了人际交往,计算以及表达的方法。 知道了方法,当然得去用,用的过程便是读“无字之书”了。把这本书“读”到了极致,便已事业有成,也就会懂得更多的处事和做人的道理。但如果“读”到了坏得极致,便会越来越没有做事的底线。最后将进入缧绁之中,惨死于其中。不过,更多人还是会选择把它读好,掌握更多方法和道理。 “心灵之书”为掌握很多知识,有了很多经验后去进一步思考。如再将此书一“字”不落地细细品读,几乎可与圣人齐名了。因为思考过后,便有了许多心得,有了这些宝贵的心得,既可将其编为书传于后人,也可教于学生,或是留于心底。 此三书,人缺一不可,凡是读了无一不吸取知识。仁者读了见仁,智者读了见智,恶者读了见恶。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了好书,阶梯便通往天堂;读了坏书,阶梯便通往地狱。人之三书也是如此,至于想通往哪儿,便因人而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