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眼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是一位证券经纪人,太太是个贤妻良母,有可爱的孩子。可能是受到了艺术的召唤,可能是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孤独,他竟然毅然决然地离去了,只留下支言片语:
亲爱的艾美:
我想你会发现家里的一切均已安排妥当。你吩咐的事情我都转告安妮了,你和孩子回家就有晚饭吃。我不能在家迎接你们啦。我已经决定要和你分开,今天早上我会去巴黎。到了那边我就把这封信寄出。我不会回来的。我的决定不会改变。
他的太太以为他可能是和某个女人跑了,厌倦之后终究会回来,而若是为了某种理念离去,可能就是永远。他去寻找他的“月亮”了,再也没有回来。
在其他人看来,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奇怪甚至有些绝情的人,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毫不在意,霸占恩人的老婆和画室丝毫不觉愧疚,把别人对他的好当作理所当然……不过这所有的一切可以看作他对绘画的执着。再艰难的处境,再糟糕的条件,他也把绘画坚持了下去。小说最后的结局便是,得了麻风病的斯特里克兰即便是双眼失明在墙上完成了自己最后一幅力作。他终于找到了他的“月亮”。
这部作品是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创作的。整个情节可以说是荒诞不羁,超越现实的。斯特里克兰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正如现实生活中,艺术家常常是不被人们理解的。不过他的这种不理解更多可能源于“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冲突。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斯特里克兰可以说是一个追求“月亮”的典型代表,出走之后的他对除了绘画之外的其他东西基本上毫不在乎,他只是一边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一边画画。很明显,《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故事,而斯特里克兰是个勇敢的人,为了理想,他愿意舍弃一切,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如此决然。不过话又说回来,难道理想和现实真的如此不兼容,追求“月亮”的同时不能拥有“六便士”。就从斯特里克兰来说,他抛妻弃子,一意孤行,脱离社会,即使最后获得了成就,不过这样的日子真的是值得过的吗?更糟糕的一种情况是,斯特里克兰在绘画上毫无建树,反而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伤害了周围的人,岂不是满盘皆输。
“月亮”和“六便士”究竟应该如何抉择,可能没有答案。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一边仰头观察星星,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一脚踩空,人便掉了下去。被路人救出水坑以后,他抚摸着摔痛了的身体,对那路人说:“明天会下雨!”那路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泰勒斯十分钦佩。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底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同时拥有那“六便士”和心中的“月亮”。人生可以不够辉煌,至少,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最真最舒适的状态,既无愧于心,也无愧于人。真正的答案只有你自己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