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去获取知识。我们通过直接经验,检验证明想法(比如在科学实验中)或者推理来主动学习。当我们推理学习时,我们分析某个问题,考虑所有的事实和可能的解释并得出逻辑上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我们通过听他人讲述来被动学习。大多数这种发生在教室里以及看电视新闻报道或者读报纸杂志的场景下的学习就是被动学习(学会调换顺序:在课堂上、读书看报的那种学习,大多数都是被动学习)。我们受被动学习制约,所以在同朋友和同事日常交流中我们需要依靠被动学习也并不多么令人吃惊。
遗憾的是,被动学习有着严重的缺陷。他使我们易于不加思考地接受我们被告知的东西即使我们得知的无异于传闻和谣言。
你玩过谣言(传声筒)这个游戏吗?一个人写下某个信息但是不给任何人看,然后这个人小声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告诉下一个人,然后再由这个人继续小声告诉下一个人,依此类推,传遍所有玩这个游戏的人。最后一个人再将听到的信息逐字写下来。然后将两份写下来的材料比较。通常最初的信息被改变,并且在传话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没有两个词恰好包含同样的意思。因此,人们通常是用自己的话去重复讲述故事而不是准确地引用原话,这样的简单事实就改变了整个故事。其次,大多数人在听的时候也会出错(听得不完整)。并且很多人喜欢在故事中加入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描述以通过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盖个戳去试图优化这个故事(添加自己的改造,试图改进它,打上他们自己个人风格的标记)。这样的倾向可能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但是后果却是一样的,那些听到的人就接受了这样的说法。
这样的过场不局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改变。学者和作家之中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作家陈述的观点可能会被另一个作家转述为一个事实,这个作家可能又会被又一个作家当作权威而引用。这个过程可以无尽地继续下去,除非有人质疑最初那位作者意见形成依据的事实或者质疑他对这些事实所作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