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冥想?
在斯瓦米·拉玛的《冥想》中提到的“它是一项独特的技能,能使大脑得到休息,达到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意识状态。冥想的时候,你是完全清醒和觉察的,大脑不会去关注外部世界或周围发生的事情。你的意识并没有沉睡、做梦或幻想。相反,它是清晰、放松和专注于内在的。”
以前,我冥想,主要是因为白天很困,为了节约睡眠时间,所以就开始冥想了。而且能让我内心安定,一举两得,就慢慢坚持了下来。
当然,在我了解到很多名人都在进行冥想训练时,更是增添了不少动力。
冥想影响最大的地区在硅谷。在过去的近20年里,超过450名MBA商业精英以及350名的公司高管都参与过冥想练习。
很多商界名人,承担着外部环境变动和内部管理的双重压力,他们非常关注内心的平静,常常需要用冷静的观察,来应对各种状况。
越来越多的商界名人采取打坐冥想来自我调节,包括美国前总统、苹果CEO乔布斯、好莱坞知名演员兼导演克林伊斯威特、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新之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等。
从东方到西方,许多人已将打坐冥想纳为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这个我就不多举例子了。
乔老爷子说:冥想是人生成功的秘诀!在 1974 年,他专门辞掉在 Atari 的工作来到印度修行7个月,并学了冥想,在回到美国硅谷之后依然长期坚持练习。
在外人看来,科比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凌晨4点”洛杉矶。
但实际上,科比除了艰苦的特训以外,很注重精神与身体上的调节。在日常的冥想训练下,科比的睡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在每一场比赛前,科比都会短暂冥想,放松身体,集中注意力
对我来说,如果一段时间不冥想,自己内心的不安定会明显增加,那种时常有思维涌起的感受,也感觉变少了。这是很神奇的体验,更确切地说,这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想,开始对“思维是否升起”可以有一些更细微的分别。
当我保持冥想习惯时,自己更容易处在感恩、安定的状态,该做的事情似乎是自然出现的,你跟随着它就好,生活简单了很多。
如果自己没有了这种感受,只能被自己的想法、焦虑带着走,内心不安定,也想要通过行动做些什么逃离这种焦虑。
虽然这两种状态,都会让自己行动,但是前者是感恩与利他心、责任所驱动的,后者是恐惧和焦虑在驱动,人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什么冥想能够让我们内心安定,升起新的思维呢?
李录先生给我的启发是:人内心的不安定,其实来自人类进化中为了生存而积累下的各种贪念、欲望,让我们内心永不满足,总在焦虑。
现代文明里形成的真正创造财富的机制,却要求我们合作,专注和持续投入。
换句话说,是我们基因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动物性和文明进化中对人应该具备理性乃至神性的要求之间的冲突,这导致了各种精神和现实的问题。
怎么办?
进化形成的动物性深深地植入在我们的基因中,因此,我们其实并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基因的奴隶——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大概就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但幸运的是,人类找到了一个破解这个奴役我们系统的漏洞——那就是冥想。
这人的动物性是借助“环境刺激—动物性心智—产生行动”这个神经反应链起作用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被动物性驱动着做出反应,不假思索地采取自动驾驶模式。
我们可以用反思、冥想的方式,重塑“环境、动物性心智和自我行动”之间的链接,通过持续的反思、冥想,觉察自己的反应过程,我们可以用理性、良知、感恩心,替代自己的动物性心智,从而改变心态、调整反应、升起智慧。
这对我非常有启发。
在《好好学习》中我用“习惯性防卫”、“一念之间”等词来试图描述动物性心智操纵生活的感受,并在实践中用反思的方法来改善这个过程。
我个人以为:利他、包容、奉献的心态,是现代化、全球化、历史发展下的要求。
简言之,这个时代,善良比聪明重要,人们更需要爱和信任,理解和支持。
正因为如此,科技才要向善。
因此,冥想的练习,关键在于培育自己的心态、信念,夯实自己的价值观。
比尔盖茨在2018年末写过一段话,标题是:我为什么要冥想(Why I’m into meditation)。他的理由很简单:正如我们通过运动锻炼肌肉,我们也需要冥想来锻炼我们的心灵。
最早,冥想是佛陀的一个经验发现,而今天正念冥想已经成为被科学证明的重塑大脑的有效手段。
李录在文章中,引用了两个他认识的作者也有多年冥想经历:一位是《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他是一位虔诚的冥修实践者,有很长的冥修实践历史,而且每次冥修是长达一个月的静修 (silent meditation) 。另一位是《原则》的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Ray Dalio)。他也有40多年的冥修实践历史,并在采访中把冥修看作是他商业成功的最大推手。这些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把冥想作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改变动物性在人生系统中的权重。
通过一次次的冥想训练,我们可以改变甚至重塑自己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方式,逐步看清楚生活的意义。
其实,人一旦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就不再迷茫,反而能够安在当下,接纳现状,因为你有一生投入的事业、使命在等着你,每一刻都是可以做贡献的场合。
当我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现在在哪里时,自己真正缺什么、要补什么,要做什么事情,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时,我们就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比起人生的使命,我们很弱小,但也无所畏惧。因为,我们可以借助真实的力量、真诚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善意的力量、理性的力量、环境杠杆的力量,每天进步一点点,一步步前进。
生活因此变得简单又复杂、聚焦又多元、纯粹又随机,温柔而有力量。
此前我对冥想训练的认识,主要还是在一个模糊的、体感上有收获的层面;最近的思考让我对冥想的角色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应该可以成为我生活方向的引领入口,自我塑造的突破口。
经由冥想,我有可能创造一个更有力量感的柔性目标,建构一个持续给我力量的生活系统,找到一个把自己投身进入生活、当下和时代的活法。
考虑到我还是一个冥想的新手,身边很多人也对冥想的价值并不了解,希望这篇文章一方面能够启发更多人关注冥想,另一方面也期待有经验的前辈给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