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秋《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及感悟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原因论

这种说法常见的论调就是: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情,错不在你。

如:你目前的不得志是由于之前的虚度光阴没把握好机会、或出身低微等等,把目前的结果归结于外部因素。

目的论

任何精力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即,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ps:并不是说遭遇重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案例剖析

案例①:你在咖啡店看书的时候,被身边经过的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撒到了衣服上,这件衣服可是你下狠心买了一件好衣服,然后你勃然大怒,忍不住大发雷霆。你的声音响彻了店里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是因为过于愤怒而忘记了自我。(即,由于愤怒而大发雷霆。)?【因果论:由因即果】

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也就说为了达到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愤怒的感情。(即,愤怒只是一种可收可放的手段而已。)【目的论:出于某种目的,选择一定的行为】

案例②:一位非常认真并且对社会有用的男人,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长达一年之久,他很希望自己到外面去。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想要像正常人一样有一份工作。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即使想要改变也无法改变。

【因果论】

这位朋友有可能童年遭遇了虐待,或者是现实生活中遭遇了不公平对待,所以才有目前这种不愿意踏出房门的这样一个举动和结果。

是因为有了之前的某种遭遇,所以才有了目前这样一个结果,这就是典型的因果论观点。

那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虐待或者是不公平的某种遭遇,他也不愿意出门,那又作何解释呢?即,没有因由的结果从何而来呢?

所谓过去决定现在,原因支配结果,应该就是这样吧。如果一味地去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这样就会陷入和固步自封和自我设限以及习得性无助和路径依赖等现象的无限旋涡中)

【目的论】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也就是说:这位逐步出户的朋友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它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

这位朋友所感到的不安和恐惧是真实的,有时可能还会被剧烈的头痛所折磨,或者是被猛烈的腹痛所困扰。但是,这些症状也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像家庭子女众多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经常无由的生病,以此来博取家长的关注和关怀,也是出于这种类似的目的。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当们把人生看做一幕大型戏剧的时候,它那因果规律的简单逻辑和戏剧性的发展进程是然而然的,就会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是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

也就是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案例③:一位朋友Y是一个非常开朗的男士,即使和陌生人也能谈得来,他深受大家的喜爱,可以瞬间令周围的人展露笑容,简直是一位向日葵般的人,而我是因为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我想变成他那样的人,该如何?

【因果论】

由于性格使然,我本身就是一个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人,(客观事实,也是原因)所以说我永远不可能成为像朋友歪那样一位开朗健谈的男士(造就的结果)!

【目的论】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是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的。

我为什么想要成为Y那样的人?那Y是好,其他什么人也好,总之“我”想变成别人,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如果能够像他那样就会幸福。也就是说现在的“我”不幸福。

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的向前迈进。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做自己就好了。

那你之所以不幸这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ps:我理解的是不敢迈出自己的舒适圈)

假如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个故事:说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生活狼狈不堪,他有两个儿子,结果大儿子像这位父亲一样也是酗酒、不务正业;二儿子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最终考取了理想中的大学。

记者采访这两兄弟的时候,大哥回答是这样的,他像这样的父亲,我有什么办法?

采访二儿子的时候,儿子也回答出了同样的答案:摊上这样的父亲我有什么办法?

同样的境况,同样的一位父亲,结果生出来的两个儿子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这更进一步充分验证了阿德勒的思想: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是你自己命运的主宰!

你之所以不敢去改变,是因为你想要达到不去承担,改变之后万一失败了这样一个结果的目的,所以说一二再再而三的无限循环在自己的舒适圈中。最终,逐步向命运妥协,不敢做真实的自己,不敢去追求美好的自己!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的不幸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该怎样做?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是你必须要有的。

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就根本无法改变,因为如果怎样怎样正是你为自己不做改变而找的借口。

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可能的去尝试之前没有尝试过的做法和事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要改变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请不要忘记必须改变的究竟是什么,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所谓的精神创伤并不存在,与环境也没有关系。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ps:有兴趣的可以百度【维克多.弗兰克】纳粹集中营的故事

第二夜: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讨厌自己,无论如何都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实在找不到喜欢自己的理由。很想能够喜欢自己,但就是做不到,总是莫名的讨厌自己。那么,用【目的论】如何解释呢?

自我评价非常低。为什么会那么自卑,为什么会那么低估自己呢?

【目的论】之所以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才会只看到缺点而不看优点。因为不去喜欢自己是一种对你而言的“善”(可以为自己的失败和遭遇的挫折找到理由和借口而不用承担自责以及内心的煎熬)

案例:一位女学生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说是无论如何都想治好这种脸红恐惧症。问她治好这种脸红恐惧症后,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女孩回答说:希望表白一个喜欢的男孩,能够与之交往。

【目的论】:

女孩需要脸红这一症状来逃避可能被那个男孩拒绝后所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这点对于女孩来说,是她想要的“善”。

只有脸红恐惧症存在,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来进行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不必鼓起勇气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而且,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如果、假如……”这些论调都是在从自身的角度去寻找自己的“善”(善,即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和感觉)

自卑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自卑感

自卑感其实是一种主观臆造,是一种“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之类的感觉。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是你对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这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

价值?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一种常识(共通感觉)。即,大家都认可的标准。

举例:1美元的纸币,它的共通感觉就是1美元,但从印刷成本考虑的话,它根本不等于1美元。

人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于此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越自负的人越会有自卑感,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他有自卑感。

需要用外物来衬托自己的价值。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即,夸赞不幸。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一旦把自己的不幸当做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他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真正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以下两点:

①自立

②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①“我有能力”的意识。

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人生三大课题(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工作课题

交友课题

爱的课题

人生谎言

企图设计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

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别人,而且你自己!

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觉得这应该叫:课题尊重吧!😁)

课题分离

“这是谁的课题”?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辨别课题的方法是什么?

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举例:孩子不学习导致的结果到底是谁的课题?

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有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为了不让这种事态发生,既是人生前辈又是保护人的父母,有责任告诫孩子必须要好好学习,这是为孩子着想而不是妄加干涉。“学习”或许是孩子的课题,但“让孩子学习”却是父母的课题。

的确是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正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的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那么即使孩子完全不学习,那也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所以要放任不管吗?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算别人,但是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也是通往自由的捷径。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人的意见只能做参考,具体做决定和为之负责的始终是自己。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案例:我和父母之间关系的事情。

哲人:我只要就与父亲关系不好,几乎从未进行过真正的对话,我20多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之后,我与父亲的关系就更加恶化,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理解了阿德勒思想。

青年:您和父亲的关系为什么不好呢?

哲人:我记忆中有被父亲殴打的印象,具体为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我被打得逃到桌子底下,又被父亲拽出来狠狠的打,并且不是一次而是很多次。

青年:那种恐惧成了一种精神创伤……

哲人:在邂逅阿德勒心理学之前,我也是这么理解的。因为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好接近的人。但是,认为“因为那时候被打,所以关系不和”是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的想法。

如果站在阿德勒目的论的立场上,因果律的解释就会完全倒过来了,也就是说我“为了不想与父亲搞好关系,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

不修复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更合适,因为如果自己的人生不顺利就可以归咎于父亲。这其中有对我来说的“善”,也许还有对封建的父亲的“报复”。

原因论: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他们现在的我就只能束手无策了。但是如果认为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那关系修复值卡就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我改变目的事情就能解决。这一点可以从人际关系之卡这个观点来进行考虑。

人际关系之卡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我改变了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作为结果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也无法左右,这也是课体分离。当然随着我的变化不是通过我的变化对方也会发生变化,也许很多情况下对方不得不改变,但那不是目的,而且也可能不会发生。总之,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既不可以去操纵他人,也不能操纵他人。

如果被认可欲求所束缚,那么人际关系值卡就会永远掌握在他人手中,是把这张卡托付于他人,还是有自己掌握客体分离还是自由,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不可分割”,就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都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作“整体论”。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而“共同体感觉”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重要的指标。

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的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

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拼命寻求他人的认可,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是整体的一部分。

国外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横向关系

虽不同,但平等。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而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我对共同体有用)才可以获得勇气。

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也会有获得勇气的感觉。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父母的存在孩子的存在能够给予心灵上的慰藉,即使什么都不做,没有产生行为价值,这种单纯的存在就是价值所在。

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建立共同体感觉三要素

自我接纳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举例说明:考试得了60分,对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课题分离也就是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不去纠结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真正的自我接纳。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达观:看清事物的真理。

他者信赖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

你认为“无条件地信赖别人只会遭到背叛”。但是,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有点像傻瓜,不是吗?也正应了那句话:世间最深的套路是真诚)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自我接纳。只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继而也就不难迈出迈向他者信赖的步伐了。

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他者贡献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正向思考)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幸福就是贡献感。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人生就是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间。

计划样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够了。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后记感悟与总结

目的论、横向关系、连续的刹那、自我接纳、他人信任、他人贡献、人生的意义是自己所赋予的等,这一系列的观点无不颠覆我这么多年的人生价值观,太犀利也太难以消化了。

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稻盛和夫的京瓷哲学,也是强调利他、做事先做人,让我更感叹日本人追求极致寻根溯源的那股认真劲确实是我所缺乏的,也是很多国人所缺乏的。

尽人事听天命,课题分离,做到自己能掌控的一切,凡事后悔在先,把握好自己的每一个当下,让人生少留遗憾,不去和人纵向比较,人人生而平等但不同。

不断超越自己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共勉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83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5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6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8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95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9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88评论 2 36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12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籍】 被讨厌的勇气 【原书信息】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日】岸见一郎 【日】古贺史健 渠海霞...
    梦忆蔷薇阅读 1,204评论 0 7
  • 《被讨厌的勇气》描述了一位失意的青年与日本哲人的一系列对话。日本的哲人重点向青年讲述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要义,告诉...
    叁叁33阅读 4,410评论 3 5
  • 阿德勒理论,真是一种让人豁然开朗,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学说。但了解这学说,与真正能运用它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需要改...
    任卿v阅读 796评论 0 2
  • 以对话的方式讲述阿德勒的思想,可读性很强,循序渐进,一个青年带着困惑来,带着收获走。普适的困惑,因此于你于我皆有用...
    monvhh阅读 1,142评论 0 0
  • 房间没有规定要暗不可支,灯光从微弱的白光调到暗黄。神秀有些倦怠了,他躺在那张占满了他出租屋的二米床垫。 这个出租房...
    savzen阅读 4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