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借由回家为父亲办理后事的过程,一点一滴地捡起了对于家乡对于家的感受与回味。因为经历了父亲的病倒和后来的去世,家乡对他来说便多了一份牵挂,或许是因为父亲离世让他在家的位置被提前挪到了顶梁柱的位置,也或许是从此有一个失去老伴的母亲需要照顾,总之作者开始以一种和以往不一样的眼睛和身心来感受他熟悉的家乡。他说“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现在的摸样。”当年分分钟想要离开的家乡,此刻变成了他的亲人,彼此熟悉互相亲近,在哗哗的时间里经历生老病死,然后握手言和,正如文章的最后作者写到“我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往家里跑,厨房的油烟、木头的潮湿、狗的臭味它们全部涌上来,环抱住我。那一刻,我知道,我回家了,干脆就躺到满是灰尘的地上去了……”,这一刻,作者领悟到了家其实就是让他身心舒展灵魂安放的角落,这样的角落它不在远方也不是繁华,它就在我们最初成长的家园。
《回家》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家乡,整个学生时代我一直想的就是靠读书走出去,去看更大更精彩的外面的世界,然后在异乡上大学、工作、安家。后来一切如愿,家乡便也成了偶尔回去一看的地方,每次也总是匆匆来回。然而随着自己的孩子飞快长大,父母日渐苍老,亲戚族人中有人离世,家乡在我心目中的份量却渐渐重了起来。我开始前所未有地想念家乡,那些小时候吃过的美味、曾经就读的学校、儿时的小伙伴还有家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成了我很愿意谈起并追寻的回忆,还常常会因为听到乡音而心里一热。终于,在人到中年以后,我渐渐明白:每一个人走多远其实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心一直在成长,灵魂其实是在回家,不断地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我们最初出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