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共读
事实上,即使父母了解到,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绝大多数的父母还是不知道如何去做,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父母更深刻地理解该怎么与孩子沟通。
问题一:任何时候都需要跟孩子共情吗?
并不是这样的。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再和孩子们去产生共情。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和说教的方式。
问题二:我们多问孩子几个问题,以了解事情的真实状况,便于帮孩子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做有什么不合适吗?
大多数情况下,当孩子处于一个情绪比较波动,无论是生气、失望或者是焦虑的情况下,父母一再地问“为什么”和“怎么回事儿”,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这些问题需要孩子们基于原有的负面的心情下去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对很多孩子来说难度太大了。孩子们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做出解释。
问题三:有时候我并不想认同孩子的感受,但是为了与他们共情,我是不是得装作认同孩子的感受?
事实上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感受,接纳他们的任何感受都是正常的,能够让孩子们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不光是孩子,大人也一样,在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并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我们的观点,需要的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当孩子们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之后,他们就比较能够遵守大人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要知道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们做父母不能接受的事情。
问题四:我并不能总是清晰的地阐述孩子的感受或者是说错了他们的感受,这会不会让孩子更加难受?
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一次对他人的感受都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当孩子们自己描述地也不是很清晰时。我们所要做的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