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段卫运河
如果说运河像一条玉带,那么卫运河大堤就是一条巨龙,巨龙护佑着、相伴着玉带,在华北平原的沃野上舞动。在这条巨龙的身傍,依偎着一个个村落,村内房屋大多是红砖红瓦的起脊瓦屋,村庄内外绿树掩咉,站在大堤上这些景象都在脚下,尽收眼底。我上学的县第二中学就在大堤下,教场村的东边。
卫运河大堤很高,堤顶两侧和斜坡上、堤根处到处种满了树,都是杨树,一排排,一行行,高低错落,绵延数里。特别是夏天,树木蓊郁繁盛,就像两道宽阔的绿色屏障,驱车行驶在大堤上,车子随着堤势蜿蜒迂回,四周是望不头的林海,空气中含着的树叶和青草的芳香,感觉畅快极了。
四十年前我在二中上学的时候,大堤上和两侧长的都是柳树,和现在一样莽莽苍苍,郁郁葱葱,成为一道吸引人的景观。相传隋炀帝开凿运河后沿堤遍植柳树,淡炎烈日下为纤夫撑起一片阴凉。物换星移几度秋,这柳树长了一茬又一茬,历经一千五百多年,仍然是运河边上一道风景。
那时放学后,我们喜欢到树行里去玩。躺在树下,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的间隙,斑斑驳驳地照在地上,凉丝丝的,有微风吹过,树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过麦以后,蝉多了起来,对着整个世界挥洒着他们的热情。但密密的树林将他们声音缩小了。这真是个好去处。
下午自习时间喊上同学来到树荫下,坐在草丛上,背历史,背古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纏兮?……或互相提问:隋炀帝开挖运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这里复习,记得特别牢,每到快考试时候,就加紧学习。
这里还是练武、比武之地。当时学了青年拳,也有的同学会练大洪拳、小洪拳;立新个头不高,擅长扫蹚腿和打飞脚。有一次我们俩人在学校操场练了一会儿,又约定去大堤树林里比试。在树林里找块平坦地,一人站定,一人往下蹲,用一条腿照一人闪电般飞快扫去,站着这个人必须快速跳起来躲过,否则就被扫到腿上,算输了,我俩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输赢,都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才休战回校。
有时下午放学后也去河边溜达或游泳。从大堤上跑下来,穿过一条玉米地里的土路,就到了河边,不到汛期,水很少,河道窄窄的,河水很清,有一片片的干净的沙滩和浅浅的水洼,有兄妹二人正在摸鱼,“有河蚌,你看,这么大”,小姑娘把河蚌扬手举起来,叫哥哥看。哥哥高兴地笑着。我看见那河蚌有手掌大小,真羡慕了。多年后妻子说起,那时她全家就在大堤边上居住,曾多次和哥哥去河里捉鱼,抓住过大河蚌,啊,那个小姑娘可能就是她了。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们不濯足不濯缨,开始下河游泳,水很凉,河面下的水在涌动,小心翼翼的,不敢往深处去,在边上打扑腾,狗刨,扑腾扑嗵,溅起的水花把附近的人溅的一头一脸,也不恼,更起劲地打扑腾,把水花溅起来。后来不敢去游泳了。老师说,河里每年都淹死的,就算水不大,但脚面水也能淹死人,又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因此禁止学生下河。
有一件事至今烙印在脑海里,有个同学跳河欲寻短见。“有人跳河了!”这个同学是插班生,不爱说话,脾气犟,但也不能跳河啊。一群学生跑到河边找他,把他拽回来。具体原因他也不说,后来知道是家庭出了变故,受到刺激。这之后他休学了。后来我一直留意他的消息,企业(火柴厂、织染厂)下岗,自谋职业,骑三轮卖鸡蛋,没有见到他。
还有的同学在河滩上挖宝,挖到过一些铜钱或瓦片。也看到过在河滩上也常常看到拿着什么仪器探宝寻宝的,以期找到金银器皿,找到不找到,河里有瓷器确实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