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家长看自己的孩子,都是神童,尤其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年龄越小,孩子的表现越“神”。比如,还不会讲话,就会叫“妈妈”“爸爸”了;还不会走呢,就会跑了!
果然是天才啊!
随着年龄渐长,“神童”的天资依然表现明显:认字特别快,说话口齿非常清晰,不看书根本不肯睡觉......
如此,种种,种种。
可惜,家长眼中的神童,在我们老师的眼中,要有多神,实在有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家长看见的孩子毕竟少。
一放到学校,对比产生了,神,抑或不神,一目了然。
孩子小学时有一个同学,是父母眼中的神童。上二年级时,该家长出了一本名为《神童XX和XX爸爸》的书,并且把书送给了亲朋好友老师等等有关系的人,以此证明孩子确确实实是神童。
老师当然不会给该家长泼冷水。
但是,孩子们对那孩子的评价是:“呖唔及!”(白话,我的理解是,自以为聪明,其实不怎么样)
事实证明,孩子跳级后,很快沉沦了。
盲目自信可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