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领导,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
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这导致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或者优势地位的一方,会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如果对方不如自己所愿,对方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的关系在生活里常见的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伴侣间的关系等等。
我们一定有很好的理由,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期待或者意愿去行动,那也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在深深的渴望和需要。比如我们要求孩子一周内只能吃一个冰淇淋,见了大人要说叔叔好阿姨好,要求下属必须加班,要求查看先生或者太太的手机……在这些要求里包含着我们对于健康、尊重、连接、欣赏、安全等等的需要。
无论我们如何提出这样的命令或者要求,我们最终会发现: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去生活,盛气凌人也无济于事,我们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真的那么做了,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对方服从了,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另外一种是对方早晚有一天会想办法来对付我们。
强人所难的信念之一,是觉得人们必须通过一些手段或者措施才能成长,恐惧给对方空间和自由后,就失去了对对方的控制,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当我们表现得越来越愤怒和激烈的时候,也是我们担心失去控制的时候。
从非暴力沟通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希望大家在情绪来临的时候,先走心,去看看当下发生了什么,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曾经在什么时候我们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我们最深的渴望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我们内在的需要。
当我们通过倾听自己,来获得了内心的笃定和安宁,我们就更愿意去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很多时候,当我们执着于行为层面的时候,会看到当下的资源非常有限,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两个人的需要,可是一旦回归到内心的需要,会找到满足彼此需要的万千种方法。
一个组织对员工的严格要求,并不会让员工变得努力上进,用这样的方式来管理成年人令人感到遗憾。一个组织需要效率、秩序、尊重、意义和价值,采取的方式让员工感到恐惧,如果员工选择努力工作、尊重秩序,不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是为了逃避惩罚,那么早晚员工会在这份工作中失去乐趣。
强人所难所试图满足的需要,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当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么他的行为就会很大程度上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也会最终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