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身体,每天一早登白云山,在山的平坦处打太极拳。晚饭后散散步,一天之中用于健身的时间不少于四五个小时。天天乐此不疲,觉得精神健旺,不知老之已至。有时看电视,见银屏上的瑜伽表演,惊叹年轻的表演者,体型健美,动作优雅,真是一种艺术,只可惜自己青春不在,今生与瑜伽无缘。
光阴荏苒,年届古稀,膝关节疼痛,不能登山了。打太极拳会伤膝关节,也不能练了,只有散步还行。每当走在珠江边的绿道上,常常想起唐代诗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走累了,找个石凳坐下欣赏,江水悠悠,遥望云舒云卷,好不惬意。看来70岁以后,除了散步,绝对不可能再学习什么新的健身项目了。
2018年初的一天,在兴亚瑜伽馆学习瑜伽的女儿说,瑜伽馆将举办一期“长者春天瑜伽工作坊”,专门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练,还说一位90高龄的离休干部也要参加。“妈妈想不想去试试?”我先是吃惊,继而一想,还有比我更高龄的长者去学,那就试试吧,
若有人问我:“瑜伽是什么?”我答不上来。查《现代汉语词典》得知:“瑜伽,印度的一种传统健身法。‘瑜伽’,意为‘结合’,指修行。强调呼吸规则和静坐,以解除精神紧张,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我带着疑问,也充满好奇的去学习瑜伽。
2月7日,兴亚瑜伽馆的首届“长者春天瑜伽工作坊”开始,女儿送我到了那里,一再叮嘱“听不明白,多问老师,别着急。”并在教室外等候,担心妈妈不适应。
第一次课,陈亚老师重点讲“呼吸”,也许有人会说谁不会呼吸呢?人一生下来就会呼吸,千万别小看了这项人人习以为常的生理活动,长者们在老师指导下练呼吸,感觉就是不一样。应该说第一天的学习非常顺利,大有收获。
第二次上课,女儿还坚持要送。我说:“不要那么紧张,我自己能去。学员中一位88岁的长者,也是自己乘地铁过来的。”女儿虽不放心,也只好顺从,我先坐车到东山龟岗路站,站旁的东山少爷公园的花市很红火。一盆盆黄灿灿的金桔,姹紫嫣红的各种鲜花,营造出非常喜庆的新春气氛。观赏一阵,带着满身的花香,沿着新河浦路前行,不一会就到了瑜伽馆。这心情舒畅的一段步行,似乎是为学瑜伽热身,上起课来特别轻松愉快,一堂课的时间显得很短。
馆主陈亚老师在《致长者春天瑜伽工作坊》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发现这十几年的瑜伽练习,真的让我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身体灵活度及力量。这些来自身体的资本,让我更容易拥有生命的主动权及更容易升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同时更容易找到满足感和幸福感,对生命持续地充满了希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我觉得这些层面的改变比简单的养生更能支持长者。”“让年长者哪怕在暮年,依然可以享受瑜伽带来的春天的勃勃生机。”
是的,参加练习的年长者们都体会到了瑜伽之于养生的深刻含义,期待着通过学习获得新的惊喜。
我一向能坚持锻炼身体。但从这次的瑜伽学习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锻炼臀部肌肉,拉伸脊柱,打开双肩等,从未做过。所以,学习打开双肩的那节课觉得特别累,回家对女儿一说,她根据自己练瑜伽的感受说:“妈妈平时总是缩着肩膀,现在一练就会有点累。”第二天早上起来,女儿问:“妈妈肩膀疼吗?”我说:“不疼,晚上睡得还挺舒服的,也不觉累了。”女儿高兴的说:“看来部位练对了,就是陈亚老师经常强调的‘顺位’,我还担心妈妈早上起不来呢。”下午到了瑜伽馆,陈亚老师一见就笑着说:“阿姨今天特别有精神。”
整个学习期间,陈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热情耐心的教练。几位助教也很热心的辅导,长者们学得很开心。七天的时间倏忽而逝,总结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满满的成就感。我60来岁时就认定这辈子不可能学瑜伽,谁知望八之年,却有幸与瑜伽结缘,不能不说是自己生命历程中的挑战不可能。陈亚老师充分肯定了各位长者的学习成绩,鼓励大家继续练习,把瑜伽进行到底。
回家的时候,我走了一条从没走过的新路。途经珠光街花市,只见买花人,摩肩接踵,说是“张袂成阴,挥汗如雨”也不为过。出售金桔的露天摊点,占地面积大,也特热闹。红顶街棚成排成片,棚中的蝴蝶兰,大花蕙兰,箭兰,桃花,水仙花,各色菊花和那些自己叫不出名字的各种花卉,令人目不暇接。徜徉在这金菊、鲜花、人流汇成的奇异无比的人间仙境中,心都醉了,只觉得一条新的健康之路,从足下伸向远方——把瑜伽进行到底。
2018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