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晚上上课比白天累好多呀,昨晚上完课回来收拾一下直接倒头就睡了。
前面学的文章篇幅较短内容好理解,领着学生们把生单词和句子搞懂就行了。
学到剑二下册,阅读的文章普遍比上册要长要难一些,所以教法上也略有改变。
昨天晚上我学了一篇长文章,听力+阅读合在一起,而且生单词特别多,大部分词孩子都没见过没学过,索性把它当阅读理解来讲。
这是一篇游览五台山的游记。
在讲之前,根据文章内容,带学生们来了个brainstorm,假设他们自己去写一篇爬山的游记将会怎么写。当然他们词汇量不够,只能用中文表达,我这边会适时给出简单的他们会用的英文句子。
有学生当场质疑,“老师咱这个就填个空,你咋给我们讲起作文来了?咱们这又不是作文课。”
“这篇文章视角就是你们小学生,作者想法也会跟你们类似,知道怎么去写,就能差不多读明白整篇文章,不认识的词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自己猜出来的。”
这班都是女学生,对于抄笔记的热衷程度要比自己动脑要强烈地多,仿佛写了满书笔记就可以跟自己跟家长交待。而且喜欢我一边讲解,她们一边抄。
“你们抄这个笔记回去压根儿就不去翻,这不就是拼命让书记住么,你们脑子压根儿就没进么?先听,听完用自己脑子里东西再写书上。”
我扭转了好长时间,不太重要的东西尽量少往黑板上去一板书,现在稍微强些了,孩子们比之前爱动脑而且会顺着思路思考问题了,并且时不时地有些神来之比。
因为没听说过,没去过五台山,我稍微交待了下背景,告诉她们五台山在山西而且属于佛教名山。
学生说,老师我们没去过,能不能拿爬塔山当例子?我说,不能。塔山就在我们教室外面不远处,半天就差不多爬完了。另一位,老师我知道啦,可以用爬泰山做例子。嗯,这个可以,一个离开我们城市很远了,另外爬得过程比较艰辛,比较符合文章中写的。
正好把她们提到的两座山做比较,爬塔山你们是个什么状态去?老师,空着手,而且不太难我们就爬上去了,我经常去。
那很高的呢?
唉呀,那得背水背吃的,要背个大包呀。
爬高山大山,刚开始爬时什么状态?爬了大半天又是什么状态?那个包的重量在这个过程中会怎样?
刚开始肯定是很轻松了呀。大山都很陡,累了要休息,唉,越往上没劲儿,包就会越来越沉了,对不对,老师?
嗯,记住你的想法,文章里小朋友想法会跟你们一样。
再问个问题,山太大,遇到困难了,实在爬不动了,你们会怎样?
太累了,我们直接就不走了,休息够了,嚷着下山呀。
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要做有意义的事,要持之以恒,所以写到文章里需要正能量。
那,老师,我们肯定写永不放弃,我自己背包,我自己爬到山顶。
哈哈。来接下来,我们继续爬,游记么,要写沿途风景看到的事物,你们怎么写?
山上的风景呀,人呀。
嗯,很好,那么自己想一下,你们关注的人一般是什么样的?成年人?比你们大的孩子么?
不会,老师,我们会关注到跟我们同龄的或者比我们的年龄小的。
嗯,这篇文章也如此。也写了小朋友的坚持。
啊,老师我刚才看到了,文章里提了日本的小孩,是不是那个?
对。最后,在你的坚持下,你爬到山顶了,父母什么评价。
父母肯定会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呀!”
嗯,是你们会写的。那么父母表扬你们的表情会如何呢?
拍我肩膀,拍发头。
加个形容词,是不是会说,父母欣慰地说?
对对,是这词。
欣慰了,脸上就会———?
微笑。
对了。好了,这是你们的游记,照这个思路我们来看书上的文章。
除了个别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孩子们基本上把整篇文章意思猜出来了。
高考不了解,初中学习,这就是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的做法,顺着作者逻辑思路走,再根据学到的时态语法态来做。
阅读理解猜词猜题的过程也大体如此。
自己去写书面表达那就更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