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1980年代的爱情》只是存留在它的80年代。
故事终于还是在眼前,那是看了好久的书,彼时的情绪也都模糊了。一次偶然的英语选修课,胖胖的老师在群里说土家野夫的80年代爱情可以看了。我惊,原来都拍成电影了……按照惯例,看过了书便不会对电影有所期盼。拖了好久,今天才想起来。
看完后,只是想说电影真真实实的给我带来了那本书中我所看到的那个久远的,难忘的故事。
影片所构造的公母寨的确是书中描写的那个沉稳、与世隔绝的村寨,甚至更让我感到窝心。看霍建起导演的第一部片子是《那山那人那狗》,唯一给我的印象就是刘烨穿过那片青茶园的画面。再看到80爱情,也许这就是导演所一直钟爱的地方。
不论是绥宁还是利川,都是土家族苗族所生活的寨子,看到那些年代久远的木质房屋,青石板,拱起的小桥以及真的可以看到鹅卵石的溪水,这些本身就会给现在浮躁的人们带去些真正的安宁。
这质朴的一切都正确回归了土家野夫所生活或者回忆的世界。
其实,好多次,打动你的故事就只是故事本身而已。
我不相信生命里的冥冥注定,上帝的安排,甚至是缘分二字。说得多缘分到了,便把一切美好,如愿的未来寄托到心里默念无数次的所谓的缘分上。而那些过去仅剩下懊恼和后悔的东西是如何消逝的你比任何人都心知肚明。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做宣传干部的关雨波在供销社里见到了初中开始心心念念的女同学丽雯。
野夫说,“ '我为将新欢视为初恋向旧爱致歉' 沧桑感是时间给予有心人的馈赠品。”80年代,那个时候的爱情,比任何时候都纯粹。
那年丽雯高考失败,母亲离世,她选择回到故乡照顾父亲。
再一次遇见雨波,两个人都有些惊讶,我想更多的是久别重逢的欢喜。而那个时候,这最基本的情绪都要被隐藏。
扮演丽雯的演员,没有大眼睛,不是那种很惊艳的美,在我眼中却有些像巩俐。她就是符合丽雯的形象,刚刚好。
她和雨波上山看她爸回来,在沿途的木桥上终于有了长时间的对话。要知道在这之前,两个人即使有着万般心思,却都是在独自纠结,见面相安无事。
丽雯为了雨波的前途,拒绝他的心意。当雨波问起那年毕业是否记得他的信时,丽雯说,时间久远,早就忘了。而许多年以后在丽雯的葬礼上一起移交给他的口琴和已泛黄的信纸让这一切最美好的爱情故事终于留在了它应该在的那个纯净的年代。
那个年代的哭嫁,葬礼上的丧歌带着那些爱情一起停驻在原地。
生命那么宽广,故事并不会以其本来面目发生在眼前。再也无法去经历的故事打动你的就只是它本身而已。
有人说,“1980年代是奇迹,是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清纯时代,是废墟上生长出来的好时光。那时,野夫年轻,爱情更年轻;那时,野夫纯洁,不敢亵渎神圣的爱情。”
在1980年代,拉手、在夕阳或月光下散步,是爱情的万能公式。蔑视权贵和金钱,崇尚才华和艺术,则是爱情的最低标准。这一切说起来就只是对如今的讽刺。
我为我无法经历那个年代而惋惜,为我如今所生活的年代心生侥幸。所有的当你开始缅怀的时候都会成为历史,我希望这些一步步离我们远去的都是每一代年轻人曾经挚爱的并且为之真心付出过的。
2015.11.14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