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应读来读去李总邀约,去书城听一个教学辅导APP的推介。于是,认识了这样的一个人。
我认人的本事实在是羞于启齿。此刻我想写写这个做推介的人,搜肠刮肚地也没能想起他姓啥,而我十分肯定,一见面李总就给我们做了介绍,后来一位同行来晚了,李总再次介绍那人,介绍了两次我此刻还得无法想起,我的这个认人的能力也是够了!
但是,我还是想写写他。这样吧,反正他不知道,虽然不礼貌,还是给他一个代号吧,方便我的叙述。那我们就称呼他为A先生吧。
A先生戴眼镜,身材高大魁梧,脸上的线条还是比较柔和的。所以,他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身高。其次,是他的叙述的条理性,大约是经常给别人这样做推介,他的思路很清晰,从公司背景到市场背景,从政策背景到师资背景,再从软件的使用到软件推广阶段的意见收集……思路清晰,条理清晰,讲解清晰,而且他的语速比较快,声调不高,但是表述基本清楚,没有过多的废话。当然,因为职业习惯的缘故,这样的讲解容易令人犯困。
推介之后闲聊,他说起当晚要坐火车返回,他买的是夜里的火车票,卧铺,上车就睡觉的那种,到达目的地要到第二天的下午,火车大约需要跑十八九个小时。
自从有了高铁,我们去西安、兰州等地,首选都是高铁,因为快!基于这样的认知,李总也热情洋溢地推介他坐高铁,这样的话,他可以明天早上再去坐火车,与他已经购买好的这趟卧铺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差不多。他回应说,他一般是不坐高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坐高铁,意味着要在起点多住一晚,得多花一晚上的住宿费;第二,高铁的票价比普通列车的票价高。他说,反正是睡觉,在火车上睡好在宾馆里睡是一样的。晚上上火车睡觉,白天到达,还可以办点事,效率比较高。
我们很好奇地问他,是不是这样省下来的钱就归自己了?他说不会,但是给公司省钱啊!虽然这个钱到不了自己的腰包,但是也没必要浪费啊!
我们开玩笑说,你们老总应该给你加薪,有你这么好的员工。关键问题是,他们知道你这样做吗?他说知不知道没关系,你这样做了,迟早会被知道的,大家都会算账啊!
那一刻,我对这位之前从没谋面的A先生肃然起敬!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至少我做了就需要领导看见,否则会很受伤,就不那么做了。而A先生选择的是主动+自觉的模式,也就是自律,而且是高度的自律。他不需要被别人看见,如果我们不问,他也不会给我们解释那么多。
再看看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毕业生,眼高手低,啥都不会做,还一味地要待遇要福利;工作不会多做一点点,但钱绝对不会少拿一点点;做事先谈报酬,从来不去考虑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应该如何完成。甚至对于就在家门口的小吃店,也要点外卖送进来,感觉他们不差钱,但是个个月光族,甚至寅吃卯粮的事时有发生,上班会迟到,下班绝不多耽搁一分钟,公司外派出去学技术,不愿意,自己又都不会干……
多么鲜明的对比?问题在哪里呢?
还是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现在变成了考分工具,成绩之外的一切都被弱化、再弱化。当然,我这里说的教育的概念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事实上,教育本来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统一才能完成的。学校教育追求成绩无可厚非,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是合力打造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有理想、有担当的人的。可是,学校教育目前不堪重负,因为负担太多——传授知识,教会做人,安全、禁毒、逃生、防火、防震、计划生育、锻炼身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社会教育似乎只剩下监督作用,各种媒体都盯着学校,方方面面只会盯着学校;家庭教育只剩下成绩,除了分数,家长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管!然后还要各种诟病。老师让家长检查作业,本来是想让家长能够参与到教育中来,结果被歪曲。懒家长是老师培养出来的,懒老师难道不是家长惯出来的?
习得性无助,这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显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夫妻之间,婚前都会做饭,婚后一方对另一方的饭菜百般挑剔,于是被挑剔的一方渐渐淡出厨房,到后来就什么也不会做了;亲子之间,家长不允许孩子做错事,于是各种包办,只让孩子学习,孩子的学习能力被家长一再证明不行,他的学习能好到哪里?对于老师也一样,家长包办代替了老师批阅检查作业,老师自然乐得清闲,这难道不是家长惯的?总有那么些个家长,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或者心理,对老师百般顺从,百般巴结,百般纵容。于是,陷入恶性循环!一小部分家长满意了,大部分家长沉默忍耐,个别家长只能揭竿而起。而这一小撮老师就给整个教师群体抹黑了,毕竟这样的老师是个别!
自律!自律!
高度自律带来高度自由!就如我今天记录的这位A先生,他用他的自律诠释了一个人、一个员工的本分,相信他的未来一定是无限美好的!
每个人做好自己,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所谓各司其职,这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