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
睡前一直默念的“电话铃可千万别响啊”这件事还是如此真实地发生了。
昨晚,儿子不到九点要睡觉,作为“同居者”的我,责无旁贷地要陪睡。他很快进入了梦乡,说了两三句梦话。我没有睡着,因为儿子挤得我很不舒服。前天晚上,他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从叠床的上铺下来,非要和我挤在一起睡,昨天晚上让他到上铺去,他还是不愿意。
我爬到上铺,将自己放倒,想一夜安眠,祈祷:“今天睡觉的时间很早,可千万不要有电话打进来啊,让我睡个好觉。”
迷糊中,持续迷糊中……
“即刻出发,当我唱起这首歌……”电话铃声!烦人的电话铃声响起!
怕铃声打扰沉睡中的儿子,我慌忙从上铺下来,拿起电话关上屋门,原来是老爹打来的电话,说他卧室的门锁坏了,门打不开了,让我到楼道上看看有没有开锁的电话。刹那睡意全无,找到开锁电话告诉他,过了十分钟后再拨过去,问他那边情况怎么样了,他说联系上开锁的人了。
心放下,重回上铺,再将自己放倒,强迫自己进入睡眠状态……可脑袋里反复出现两个词:“墨菲定律”和“自证预言”。
墨菲定律是个啥?它是一种心理学效应,主要内容有四点:一是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是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是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最重要的,是第四条: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我担心电话铃千万别响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墨菲定律再次施展了它的威力。
当然这个事,还可以用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来解释。
自证预言,从概念来看,是指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按自己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举个例子,有的学生以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即使有时间也不用来温习功课,因为他们骨子里就认为自己读了也不会懂,纯属是浪费时间,结果考试成绩是一塌糊涂,看着试卷然后对自己说:“我果然不是一个读书的料!”
这个概念具有很大的适应性,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估计有人会接受不了。但不管接受不接受,它自顾自地发挥着作用。
工作上,你觉得跟某个同事或下属合不来,你就会不知不觉地专挑对方的缺点来看:遇事无思路,不会协调关系,粗心又不在乎还自认为很有本事,越看他就越觉得他不顺眼,结果两人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预言实现了。相反地,假如你相信同事或下属是能干的,你自然会找机会与他合作,他犯了错你也会包容,结果他亦不负你所望,成为一个出色能干的人。
婚姻生活中,对亲密关系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是相互看不起。她看他一无是处:懒惰,家务活不干,油瓶倒了不扶;还挑三拣四,菜稍微淡点嫌无味,稍微咸点嫌盐多要齁死人,孩子成绩一次没考好,就埋怨说怎么教育的孩子?好像他这当爹的一点责任也没有。他看她全是毛病:唠叨,一天到晚不住口,大事小事说个没完,耳根子难得清静;小心眼儿,爱翻旧账,一言不合就冷战,冷暴力好像不是一种暴力一样?!实际上,这也是自证预言。你的TA终于活成了你所讨厌的那个模样。
为什么?因为,当我们渴望某一件好事情时,会倾向于寻找实现这一事情的正面信息,而这些正面信息会驱使我们寻找更多的正面信息,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乐观,越来越有自信,行为上也越来越主动积极,这就大大提升了成功的机会,好事情自然会实现。相反,如果我们越担心坏事情的发生,就越会留意与此有关的负面信息,负面信息越多,心情就会越来越焦虑不安,行动上就会越来越消极被动,就越容易诱发坏事情的发生。
不论是墨菲定律,还是自证预言,告诉我们的是,要做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自己,向着期望的目标不断努力,遇到事也不要怕事,解决它就好了,如此,我们终将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