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餐厅,她打电话说:“妈,我中午不回家吃饭,你们的早点吃吧!”我很惊讶地问她,“你妈妈来了?”
朋友说:“没有啊!是我婆婆!”
见我仍然疑惑地望着她,朋友轻松一笑,说:“我们现在相处很和谐了”!
听到朋友这样说,真的挺为她高兴。
几年前朋友刚生二宝,大宝上小学要接送,二宝又小,老公上班经常加班,就接了婆婆过来帮忙。
婆婆没来的日子,朋友只是觉得辛苦;婆婆来了,朋友既辛苦又憔悴。
婆婆也勤快,帮助买菜做饭,打扫屋子,也会换着照顾二宝。咋一看,朋友真的轻松了,却常常半夜失眠,而且和老公吵架的次数明显多了,朋友开始郁闷,觉得在他们母子之间,自己就是个外人。
老公下班回来,朋友会说:“来来,爸爸抱抱宝宝”
婆婆立刻说:“他上了一天班,多累啊!”
老公也跟着附和:“是啊,是啊!”
朋友喊:“老公,帮倒杯水!”
婆婆说:“唉,我来吧,他上班多辛苦啊!”
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一个月下来,朋友几乎不敢再叫老公帮忙了,而老公干脆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一天大宝的老师发来信息告诉大宝的作业最近错太多,而且还不改正。老师提醒家长要督促孩子改正。朋友看到信息很着急,和老公商量让他看大宝写作业。老公盯手机坐在大宝旁边。朋友见了,便生气地指责老公,这时婆婆又过来对朋友说:“哎呀,有什么好吵的,就只是看一下手机,你白天不也看嘛!”
朋友一听压不住火,立刻和婆婆吵了起来。朋友指责婆婆太过偏心,不让自己儿子动一下家务活。婆婆指责儿媳太娇气,那有多少事情,还让上班的人干家务。
一家人的关系,从此变成缓和,吵架,缓和。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没有人能真正放松,婆婆心疼自己的儿子,凡要儿子动手的地方,自己都积极包办。朋友找老公帮忙,其实是想老公能参与家庭中。朋友向老公诉说婆婆管事太多,老公说婆婆是老人家,要多迁就。
在后来的几个月中,朋友经常和老公莫名其妙地就吵起架来。后来,小区里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关系紧张,原因是婆婆和小区阿姨们聊了自己的家事。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婆婆回老家了。
今天听到朋友聊到婆婆时那么轻松。阳光下,穿着白色T恤她,白皙、爽朗。
婆婆因为太爱自己的儿子,所以才想事事包办。而朋友也是因为太在乎自己的家庭,总希望老公能一起参与家庭生活,并不是希望老公能做多少事情,而是对待家庭和身边人的一个态度。
朋友说不想做一个强势的人。一家人在一个过日子,总是要有一个人能先想透彻一些问题,做一些妥协,才能重新归于和睦。
但是妥协也并不是无原则的忍让,朋友通过和老公的沟通,老公也变得积极参与家庭琐事中来。
看到朋友现在的状态,真的替她高兴。两个人,领个证就变成了一家人,从此自己也多一个爹一个妈,彼此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不经过一些磨合,怎能变得融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