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供暖期终于结束,天却没有因此而显得更加清澈透亮,似乎近年来都是这样的,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仿佛成了上天的恩赐,越来越不常见。我的小城迎春不多,所以最先体现出春的征兆的,除了向阳的墙角、地砖缝儿里滋生的野草,就是悄然换装的柳树了。在这个典型的北方小县城中,最常见的应该就是柳树了——这么说或许不够严谨,沿街看柳的时代是在我的童年时期,如今县城主要的街道两旁多是近几年植下的法国梧桐,偶尔也能看到玉兰、合欢,这些年轻的树木都举着看上去太过稚嫩的枝桠,特别是树干,在这些植株之中极少能发现有哪一棵有着超过成年男子手臂粗的树干,让人很难想象它们能否在现在的位置上撑上十几年甚至更久,大度坦然地承担起绿化小城的任务。
昨天下班绕行的小路怕是如今的县城里最能唤起儿时回忆的地方了。沿路低矮的平房仍是主流,南边接近汽车站的地方多是加盖的二层小楼,一本正经地镶了白瓷砖,安了蓝色的玻璃,也一本正经地被不规则伸出地简易烟囱熏染了黑色——因为这里相对偏僻,还没实现集体供暖。冬天的清晨,骑车上班打这儿经过,总能闻到引火生炉子的味道,各种易燃物都能拿来做“引柴”,所以除了烟煤的味道,经过的行人总能被塑料、纸品燃烧后的味道呛出几滴泪。这可能和这里的住户有很大关系,除了自家居住的平房,沿街的房子都被开发成一个个小门市,其中卖早点和理发的必然要在每个早晨点火,开始一天的生计。街是老街,路面却是前年新铺的,向南向北都延伸到主要的大街上,车流量因此大大增加。路旁的小门市除了占比重很大的理发店、早点摊,还有一个修车摊外,最多的就是小卖部了。虽然只有一两家还是很久之前的样子——墙是红砖墙,(运气好的话还能在门口看到小时候那种垃圾筒,黑猫警长的造型,靠在墙边依然神气,却极少有人在用了)门还是原来那种老式的,依靠合页开关的木头门上嵌着一块玻璃,门上刷了绿色或者红色的油漆,现在都已经褪得差不多了,合页也着了一身厚厚的锈衣,推拉间都能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像是一个没牙的老人在哼着怀旧的曲调。推开门就能闻到烟酒茶糖、特别是酱油的味道,略嫌狭小的空间里光线并不充足,但是老板总能很快地从某个角落找到你要买的东西,结账的时候还能和你聊上几句,一看你的脸就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这样的店,即使是在这样偏僻的老街道也不多见了,道路两旁更多的是挂着显眼广告牌的“XX超市”,门前砌了水泥台阶,里面像模像样地摆着几个货架,真是神气极了。路旁还有几家聚集起来的快递,每个路过的早上都能看到快递小哥们手脚利索卸车,分货,装车,我猜它们出现在这里多半是为了租金廉价的缘故。
对了,这条路上还有柳树,这才是我想说的。昨天回家路上,拐到小路由南向北骑行,从南头开始数不超过十棵,就是一棵比较敏感伶俐的柳树,经过它身边时我本是不经意地抬眼看了一下,没想到一眼就看到了春天。就在大部分树木还没从冬眠中醒来、多半柳树还散漫地在风中伸懒腰的时候,它居然麻利地挤出满枝条饱满的绿芽,还用纤细小巧的叶片托着,仿佛就等一阵春风,一缕艳阳,它就能兴高采烈地开出花儿来,着实让我惊喜、惊艳了一把。
看过春柳,我心里暗暗盘算着,挖野菜的计划怕是再不细细谋划就耽搁了,还有田间地头的毛毛杖,是不是也很卖力地拱着开始变软的土,急着给人们献上一场春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