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的爱
——读大卫·香农《大卫,不可以!》
这本书太著名了,很多人就是通过这本书认识的大卫·香农,甚至因这本书走进了绘本的精彩世界。大卫·香农放飞自我的涂鸦画风让人印象深刻,深得孩子们的喜爱,还记得每当我去故事会讲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两个小孩子兴奋的说:“和我画的一样!”
大卫·香农为什么要创作这本书呢?书扉页上写着作者小语:几年前,我的母亲寄来一本书,那是当我还是个小男孩儿时期的作品,书名叫做《大卫,不可以!》。书里画的全是我小时候各种不被允许做的事,里头的文字则几乎都是——“大卫”和“不可以”(这是那时候我唯一会写的字)。重新创作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我猜想这会很有趣,同时也是纪念“不可以”这个国际通行、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会听到的字眼儿。
“不可以”是这么有魔力的国际词儿,它代表了什么?是出格越轨亮起的红灯和报警的笛音。这本书是讲守规矩的,那么你们猜猜看大卫·香农是个守规矩的娃吗?那还用说整本书里的他都在犯规。那么后来呢,他长大了之后守规矩吗?同样在扉页作者写着:“献给我的母亲玛莎,是她让小时候的我守规矩。献给我的太太海蒂,是她让现在的我有规矩。这个话里有话哦,小时候守规矩这个规矩是别人给的条条框框,需要遵守,要借助外力妈妈的提醒哦,自己的克制啊,有规矩,则是已经内化成为自己的原则,自然而然无需外力。我不由得猜测大卫·香农一定从小到大都是那种特豪放不拘小节的人。小时候能不出大篓子,多亏妈妈的不可以,长大以后在妻子的“不可以”规劝下,慢慢成长修得自己的圆满。
那么,这都是“不可以”的魔力吗?这么神奇的咒语?相信很多家长都在摇头,“不可以”一点不灵,念多少遍都是老样子。这就要提到“不可以”使用的关键所在,也是这本书最暖心之处,在结尾大卫干了许许多多不可以的事,最后闯祸了,在他缩在那里,担心害怕的时候,妈妈张开怀抱说:“宝贝,来这里!大卫我爱你!”妈妈爱大卫,不是因为大卫守规矩,是因为妈妈本来就爱大卫。我感觉中译文里的大卫“乖”,这个“乖”字用在此处不太准确,“乖”这个词里有太多“顺从”“听话”的含义。因为无条件的被爱,所以大卫愿意去守那些不可以。
父母都爱孩子,不能因为爱就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去告诉他们规矩是什么,熊孩子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相当一部分指向的是悲剧。“还是个孩子”这句话为什么演变成了一个笑话呢?父母眼中的孩子做什么都可爱,他们想当然的觉得他们家的孩子在别人眼里也是天使。小孩子是纯真的,他们做什么都是无恶意的,他们年龄小无知,不舍得说不舍得骂。其实,无知,才需要被告知呀,不然永远无知。很多时候孩子真的是不懂事也管不住自己,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告诉他们哪些是不可以的,也许效果不明显,他们下次还犯错,那也一定要他们知道这是不可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用爱来要挟,怕不被爱守规矩,不是真的守规矩,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和自信。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自信自强自制的力量源泉。
我想大卫·香农的太太一定也像他妈妈那样既爱他包容他,又会在他犯错的时候提醒告诫他,所以大卫·香农要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太太海蒂,是她让现在的我有规矩。”大卫·香农真是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