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物钟,到了时间点提示人们该吃饭、睡觉或工作等。生物钟被打乱会导致时间偏移,从而形成时差,一步步摧毁身体健康,所以一定要调整好时差。
需调整好生活中哪些时差?
1、睡眠
睡眠可调整生物钟,但有很多年轻人睡觉前玩手机或熬夜,推迟睡觉时间,再加上不规律的作息,从而引起生物钟偏移,影响睡眠质量。工作日睡不够,节假日时疯狂补觉,进而扰乱生物钟,影响生理节奏正常运行,导致慢性时差,长时间下去会引起内分泌失调,睡眠发生障碍,降低免疫力,同时也会刺激大脑中淀粉样蛋白增多,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症几率。因此需保持规律作息,不能昼夜颠倒,冬季需做到早睡晚起,但再晚起床也不建议超过10点。生物钟紊乱时可通过温度或光线来重新设置生物钟,如早晨醒来后把窗户打开,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2、用药
众所周知,需严格按照规定服药,这跟药物生物钟有关。每种药物都有半衰期,也就是药物在身体中消除速度的快慢,第一次服用药物后血液中药物浓度可下降一半的时间。第二次服用药物能稳定血液中药物浓度,提高疗效,这就是所谓的服药间隔原理。药物半衰期长,提示药物在身体中消除速度慢,需适当延长服药间隔时间。若一顿没吃药会因为药物浓度不足而降低药效;随意缩短用药时间会使得药物成分蓄积过量,导致副作用;擅自延长用药时间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转化成慢性的。所以不管患有哪种疾病必须严格按照嘱咐用药,服用非处方药物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3、运动
昼夜节律会影响到肌肉力量和基础体温,进而影响到摄氧量、人们的耐力以及运动能力。所以为能减少运动带来的损伤,需适当安排运动时间。长距离运动如长跑或骑行等,尽量安排在体温较低的早晨;无氧运动可安排在19点左右,因为此时肌肉力量达到巅峰;有氧运动也需安排在傍晚,此时间段心肺系统状态良好,能帮助提高心肺功能;拉伸或瑜伽运动需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能提高基础体温,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柔韧性。
4、吃饭
吃饭也有自己的生物钟,一顿饱餐后胰岛素开始工作,约4~6个小时后胃肠道内容物完全排空,然后进行下一顿饭。若到了饭点仍然不吃饭,胃肠道中没有食物消化,胰岛素也不会分泌。再次吃饭时会使得胰岛素大量分泌,增加消化系统负担,甚至诱发代谢性疾病。另外不规律的饮食结构可打破肠道内菌群动态平衡,从而引起生理性疾病。所以需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在固定的时间段吃饭,特别是不能忽略早餐。
为能达到养生保健效果,必须遵循大自然规律,万万不能违背。均衡为身体摄入营养,保持适度运动,保证有足够睡眠,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