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再是孩子了,我还是那个幼稚的母亲。
种种的牵挂和不放心,成了笑料和谈资。丈夫说,你娃的脸,就是你的天气预报。女儿说,你娃是皇上吗,你就像那个等待临幸的寂寞妃子。
不是不想放手,实在是不敢。怕他冲撞的头破血流,怕他一失足成千古恨。每一场风雨,我都比他先感冒。每一次坎坷,我都比他先受伤。仿佛被牵着鼻子走,不能自主,不能自由。而原本应该他自己承担的,也揽过来放在了肩上,不仅压垮了我,也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然后,又羡慕别人家的儿子能够顶天立地,会忍不住抱怨自己的儿子不成熟。常常,在他不以为然的疏狂里,暗自流着忧伤的泪。
明明比别人更想做一个好父母,明明比别人付出更多,为什么效果却截然相反?
小时候,觉得儿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为了让他舒服,从未做过针线活的我,可以连夜拆洗溅了奶水的小棉袄,再赶在天亮前缝好。可以抱着发烧的他,一夜一夜坐着睡觉,儿子一个细微的惊悸,也会让我惊醒。可以在众人的嘲笑和指点中,耐心地等因愿望不能满足而躺在地上大哭的儿子。可以在一个个无眠的夜里,看书、上网、咨询、写信,穷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够走进他的心里,把他从网吧里唤醒。看他跌倒,知道应该让他自己学着爬起来,却看着心痛,立刻过去扶起,为他遮风挡雨,在所不惜。
是不是聪明,是不是漂亮,是不是能光耀门楣,都不要紧,我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
我不知道,这么难。
他长大了,长成了独立于你的别人。他不相信你几十年的生活经验,雄心勃勃地要开创一个新世界,却又抱怨你没有给他创造更大的舞台。而世界变化那么快,自己都搞不懂,如何能给他指一条柳暗花明的路,让他顺利愉快地享受人生。大多的时候,对他是不满的。这不满,有与别人的比较,也有两代人之间的距离。
你不能撒手不管,但又无力掌控;他们不能扭头就走,但也无法服膺于心。
彼此失望,彼此伤害。
曾经亲爱的母子,变成了痛苦的纠缠。
母亲的心,总是偏的。对享受,儿女永远排在她自己前面;对劳苦,她自己永远排在儿女前面。所以,人们都在颂扬这样的母爱,说她无私,说她伟大。
但是,这样无私伟大的母爱,为什么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焦虑和挫败?因为双倍的压力和过度的奉献,必然带来得不偿失的委屈,这委屈会化为无法消解的戾气,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纪伯伦说:“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母子之间,虽血浓于水,但毕竟是两个独立的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无法替代;各人有各人的路,没有捷径。即使你甘心成为他一辈子的奴隶,他又怎么能够不经历萌芽、开花,就收获鲜美的果实呢?
被火燎伤才懂得远避,被悬崖挡路才情愿勒马。你不会一辈子牵着他的手,也不能预料他成长途中莫测的风雨。日子就像一条滔滔不息、布满暗礁的河流,总是一个难题叠着一个难题地扑面而来。我们常常会像那匹渡河的小马一样,疑惧地问询:“河水深不深?”会有无数的答案,都有道理。然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选择,只有自己下水试一试才行。
是古老的寓言。可自从做了母亲,我就常常忘记了这个道理。总想将儿女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总想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出明确的路标。
也许爱会使人变得盲目和愚蠢吧。做母亲也是一门学问,如果我们精心养育的子女,不能为自己支撑起一片天空,那么我们就不是足够好的父母,那些所谓的无私和伟大就不值得颂扬。
到了放手的时候,就让我们自觉地离远一点吧,那一道道或深或浅、或急或缓的生活之流,自会传授他们生命的丰富和魅力,即使风雨交加,即使伤痕累累。有些时候,必须学得铁石心肠,忍下心来冷眼旁观。这无关爱的深浅,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
母亲的心应该有自己的高贵。我爱你,就像爱自己一样。而不是因为我爱你,就丢掉了自己。人生的路上,我们有各自的负担和追求,也会有各自的收获和精彩。我希望成为你的骄傲,也希望你成为我的自豪,那样才不辜负茫茫人海,母子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