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我发现了自己对写作的喜爱。坚持阅读书籍,只为了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可用来解释世界的体系。不需要太磅礴,不需要太具体,可用做创作思路便好。读书或写作时,我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找到真正喜爱,并可为之坚持的事情。能在人生这场漫长且无聊的马拉松中,有个精神寄托也可聊以慰藉。然而我并不认为理想是普遍存在的,也许多数人都有偏好和喜欢,但偏好和喜爱是可以变更和放弃的,理想却不行。它需耗费大量的精力、体力和时间,需要多于常人的意志,需要依靠一股热爱,坚持朝着未知的地方探索和前进。
生活中总存在着矛盾。随着对写作精力的投入,我越来越难以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使我舒适的位置。创作给我带来的愉悦感是无法被替代的,但生存却使我不能放弃带给我资本的工作,这便是存在于理想和现实中的矛盾。再之,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每每脑中冒出个可行的念头,随之而来的便是成功实施后带来的美满结果。我常陷于美好的憧憬而忽视到达彼岸前的磨练与付出,这也容易使我与现实脱轨。太过沉迷,有害无益,需谨慎!
与现实脱轨实则是大忌。我尝试将文章投放于多个平台,但都效果甚微,浏览量过少。后经朋友点播才发现,平台也有自己的调性。我最常投放的平台有知乎、简书、豆瓣、今日头条等,投放前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平台自身的特色,而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同一份文章,因而忽视平台调性,效果甚差。想以写作为生,必然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在古代是个苦差事,但在现代,若是只需读书,便是最幸运的事。现代人的生活太过复杂,在这个人人都想被听到和看到的时代,真正的被听到和看到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想要自己的作品被认可,会的不能只是文章,还得分析不同的读者心理,研究平台调性等。此时,若喊着只想读圣贤书,便是最最偷懒的。我从前就是这懒人,现终知其果,重新开始,为时不晚。
今日读了中国史话系列中的《民间信仰史话》。其实这一系列我大概拥有十几本,偏挑了这本先读。我一直有个玄幻小说梦,可能是受了《哈利波特》的影响,对超自然力量有着一股痴迷,想循着机会自己写一本。上面说的建立解释世界的体系,也是为小说做准备。而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不少灵感。这里面介绍着许多自古传下来的民间信仰,我们管这叫迷信。说来也可笑,虽自诩新时代好青年,杜绝封建迷信,但当真遇着解决不了的事儿,还是会转诸于神明。念书时,班上的黑人曾轻蔑的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我们是有信仰的,只是幅员辽阔,信仰难以统一,没有以有组织有纪律的形式出现而已。
这些天读完了《吾国与吾民》、《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野草》、《朝花夕拾》,需要写些读书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