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开始看这本书的,到如今,已经二十天有余,可真正阅读的时间,却不超过二十个小时。白日喧闹,夜深人静时,才是读书的好时候,因而常常熬夜。
微信读书的书架里收藏了许多本书,我不知为何毫不犹豫的打开了这一本。
大概内心深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孤独的人,又或许疫情当前,闭户封路,“孤独”二字契合了眼前的景况罢。
结合书签,记录自己在读书中一点粗浅的体会:
《寻梦环游记》里提到,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我在微信里曾记录读到这一处的感受:忘却来处,怎知归处?所有的过去,成就了现在的自己。没有记忆,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唐朝谏臣魏征曾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可见,源远才能流长。
我知道我是谁,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我深信,家庭给予的教养、这许多年的经历,定能令我走向成熟和丰满。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爱情,常令我们憾恨没有早点相遇。
殊不知,正是过去的种种际遇,才成就了眼前人的模样,若是回到过去,说不定“君”又看不上了呢?
现在的“我”,与每一个“曾经”脱不了干系!
这句话,一直没有想明白。甚至开始纠结先有规则还是先有争斗的?
我想起了尼采的那句名言: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我们常常在行走中,忘记了初衷,不知不觉,便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总与仇恨、愤怒纠缠,也终将在此中迷失自己。饶恕他人的另一种说法,是放过自己。
(微信记录:读到这才对书名有了一点点理解,布恩迪亚这个大家族里的每个个体,性格迥异,特立独行,读来令我惊叹、疑惑。细想,却都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一如现实中的我们,谁不是与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孤独地活着呢。)
我已想不起来,这句话是在哪处情节出现的了。或许某天想起,会有更深的认识吧。
暮年的丽贝卡,不愿接受乌尔苏拉的照顾,她不需要怜悯。
她在乌尔苏拉狠绝的方式下,强压自己吃土的欲望,又在婚礼数次延期的痛苦中,故态复萌,何塞死后,她断绝与外界的往来,固守孤独。
我们辛苦辗转,终其一生,或许最后,平静与孤独,便是最好的归宿。
在与丽贝卡的情人争夺战中,阿玛兰妲不慎毒死了蕾梅黛丝,愧疚悔恨伴随一生,折磨了她一辈子。这是个外表冷酷无情,内心却柔软细腻的女子:她抚养、照顾上校的孩子;操办家族所有人的丧事;一生未婚,拒绝幸福;临终的遗愿,也不过是希望死在丽贝卡之后,为她缝制最精美的寿衣,办最体面的葬礼,奈何,她还是先去了,带着马孔多人民写给亲人魂灵的信件去了。
记得某位名人说过,孤独,成就卓越。
然而,我却实在平凡,哈哈。
可是,寂静和暗夜,确是可以令思想更深邃的。
几近失明的乌尔苏拉,在黑暗中,在独处时,看清了许多事物的真相。如阿玛兰妲的善良。
这可算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布恩迪亚家族中,唯一的、真正的爱情了吧:马乌里肖为了梅梅的名誉,扛下偷鸡贼的骂名,一直保持缄默。马乌里肖中弹的那个夜晚,梅梅的心也随之死去,用终生的孤独回报爱人的深情。
阿玛兰妲至死不愿与费尔南达握手言和,这位专制、腐朽、教条的母亲,犹如活死人一般,她各种碍于教条教义的病情描述,最终夺去了她的生命。
这段读来很有意思。
且造且毁,且毁且造。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历史中,相似的人名,会有相似的性格、体貌特征,甚至重复相似的命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四年多阴雨连绵的日子,马孔多的居民在等待雨停后死去。
我们也在等待,等待疫情过后,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告慰英雄亡魂。
这大概是作品中,唯一有温度的孤独了吧。
引一段评论:言隐于浮华,情困于奢靡。当繁华洗净,乱欲荡清,心中终于浮现了真正的情感。青春用来支付了纵欲放浪,好在迟暮之前,相互找到了彼此孤独的解药。
有效杀灭蟑螂的方式唯有光照而已。对待孤独,何尝不是如此。
想起了李兰娟院士的倡议: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全民崇尚医生、教师、警察……明星是强不了国的!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珍惜当下。
今天去舅舅家看望外婆,小区楼底下老人扎堆坐着,说着笑着,没有戴口罩。
我竟想起了这一段话。
还有许多零碎的感受,简单记下,日后再补充吧:
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竟是对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预言。
白蚁的侵蚀,奥雷里亚诺与姨妈的乱伦,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家族的消失。
还有一个很喜欢的人物,奥雷里亚诺第二的情人,她爱奥雷里亚诺胜过爱自己,并且,爱屋及乌。
夜深人静,品味孤独。魂灵无言,聊寄于躯体,在孤独丛生的森林中,各自以孤独为伴。繁华易落,残葬于尘泥,在璀璨夺目的霓虹下,有多少脱不去锦绸的僧尼。
2020.2.25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