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五》

继续更新看完《人生七年》的所思所想






约翰: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满足就是幸福

很多人都羡慕约翰,他的人生顺风顺水,7岁表达能力就很强,14岁明确目标想要当律师,21岁想要做诉讼律师,28岁实现了愿望。

谁都想要约翰这样的人生,家庭事业双丰收,晚年还成立“保加利亚之友”做儿童慈善。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其实人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却没加以利用。”而他不过是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

从小清楚自己想要是什么,会去努力争取。人们看到一个14岁的孩子立下目标28岁就轻易实现了,却没有看到另外的约翰。

人们关心的似乎只有结果,没人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约翰谈到实现梦想并非像人们看到的如此,立下目标当然重要但为了目标实际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没人看到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节日还在打工的心酸。

约翰从小有贵族气质,家庭情况看上去像是比其他人优越,人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约翰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利,实际上,他很少谈起他的家庭,父亲在9岁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为了供孩子读书学费不得不到处辛苦的打零工。

而他也很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申请拿到了大学奖学金。这样的他并未像人们表面看到的风平浪静,岁月静好,他也曾一度活得艰辛,但他从未表现出消极或沮丧,反而活得积极,有学识和教养。

21岁的他曾表示:“的确有些人过得比另外一些人好,但不代表扫大街的价值就低于公司主管的价值。”他不仅三观正还很善良,对弱者的同情和对阶级划分的痛恨“我不舒服的是这种针对阶级的毁谤性,颠覆性的说法,他们的根源都是嫉妒。”他对拍摄纪录片的宗旨是观察社会阶级固化的现象感到愤怒,28岁他拒绝接受采访。

35岁他娶了保加利亚大使馆的女儿,拥有体面的工作,稳定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

幸福是什么呢?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的约翰也从未觉得幸福就是一定要功成名就,他说:“只要一个人对自己做的事满足就是幸福的事。”

42岁之后他放慢了脚步:“去帮助那些不像自己那么幸运的人。”婚后约翰常利用假期和妻子回到家乡保加利亚做慈善事业,他们成立的“保加利亚之友”,每年都会捐赠医疗物质到乡村给残疾儿童提供帮助,他称:“做慈善已成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会选择一直做下去,原来约翰的曾祖父曾是保加利亚的领袖也曾做过公益事业,所以他选择继续传承曾祖父的事业。拍纪录片时也不忘借着镜头曝光,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方面的广泛关注。

约翰回首往事从没有过后悔的事,在他的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情令他后悔,过去他都会尽自己所能把每件事做到极致。不管是读牛津大学,还是读法律专业或是从事慈善事业,他都全心全意去做好。

约翰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得来的,从小失去父亲的他,也曾会为生活挣扎过,但从未想过要以为赚钱为目标。在他的世界里实现自我价值远比赚钱来的重要。“把钱当作目标并不可取!”

约翰有一颗善良和感恩知足的心,是一个令人温暖的人。“我很幸福,我享受我的法律事业,做慈善让我有满足感,我很幸福结实了很多的朋友,有了幸福的家庭。我是幸运的。”




彼得:生活不是用来悔恨的

28岁的彼得过着平淡的生活,他承认自己确实有些懒惰,但很享受生活。

他说“生活就是这样,喜欢的工作不存在。”曾21岁在伦敦教过历史,他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虽然个性有些懒,但也没有想过要改变。

在28岁辞掉了教师工作,因为录制节目给他带来了困扰。再次录制时已是一个56岁的老头了,他重拾吉他组建乐队成为了有趣老头,他写新歌,与新朋友在一起玩音乐,他说“生活不是用来悔恨的,而是用来享受。”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因热爱而生,彼得就是这样一个因热爱而生的人。“人生最重要的是留下一些印记,而不只是度过了一生。”

他不再过多关注外界,而是深思为这世间留下什么?他玩音乐做自己热爱的事,偶尔也写写小说,他说“人最后悔的事就是,来到人世间没有尝试过什么而感到遗憾。”

“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没这种遗憾,我希望创造出能够延续下去的东西,我希望我的人生有意义。”


保罗:婚姻治愈了童年,成就了双方

保罗小时候特别的可爱,7岁被问到会结婚吗?他很认真的回答:“不会结婚。因为他们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他们做蔬菜,我不爱吃蔬菜。”很多人都被这样呆萌又认真的保罗逗笑了。键盘侠称之为“蔬菜哥”。

保罗和多数人一样,小时候天真,迷茫。7岁他想当警察,但很快意识到当警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14岁他想要当体育老师,却因为没有读大学而留有遗憾。没有上过大学,之后他做过砌砖工作,也担任过初级合伙人。原本生活平凡无奇,但在28岁时遇到了他的真爱——妻子苏珊,他们决定变卖家当周游澳大利亚。

35岁保罗有两个孩子,女儿苏和儿子罗伯特。他决定安定下来。他和妻子一起做一些零工。人生总有起起伏伏,他也曾经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能多读一些书,太过于懒惰就必定吃生活的苦。中年后的他也开始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孩子能多读些书,多接受教育就能多一些选择。

保罗的在生活当中和他为人一样比较内向和害羞,年少因为父母离异缺乏自信,使得他做事受到很多的限制,唯有和马在一起才感到自在。

这样的保罗有哪里可爱?妻子苏珊很善良,被问到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无趣的人呢?她表示看到小时候保罗的忧伤让人心疼。“当时看到保罗爱上——他的无助,母爱的本能使我爱上了他。”

保罗的婚姻很稳定,没有经历太大的波折,幸运的是有一个懂他爱他的妻子。

童年无忌的他在7岁时恐惧的说不要结婚,或许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从小父母离异,也带给他严重的创伤:不想要结婚,也害怕吃蔬菜,更严重的是缺乏自信,曾一度没法展现自己的情感,不敢对喜欢的苏珊说“我爱你”。这种缺乏自信一直延续到老年,想要从事喜欢的木匠工作也会因为缺乏自信没再行动。妻子称既缺乏自信也没有安全感,但妻子从未想过要改造他,而是尊重他欣赏他,默默地陪伴他一起成长。晚年后,他已不再纠结自信与否,而是坦诚的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渐渐和不自信呆在一起。

老年的他回忆起,过去因为与父母不亲密荒废了很多时间,没有好好的陪伴父母是种遗憾。希望身为人父后能与孩子有更多的亲密接触。

人总是到了晚年接近生命的尽头才会明白,曾经错过太多,比如遗憾没有好好的陪伴父母,于是把这种遗憾弥补在孩子的身上。就会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比如他曾未读大学而有所遗憾,他像大多数父母一样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希望子女都能接受好的教育,“毕竟接受教育是夺不走的财富。”他认为“不管做什么工作知识都是有用的,知识教会你关心别人。”保罗家族中培养了第一个读大学的女儿,女儿学的是考古专业。在夫妻相爱的家庭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我想这该最美好家庭的模样。年少的保罗曾经错失读大学的机会,但也坦然接受现状,享受目前的生活方式“我的工作教会了我积极面对生活。”即使没能读大学,但也环游了世界上美丽的地方,读书少却能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保罗一生平凡普通,没有突出的成就,也有过精彩的人生。他普通又平凡,却又让众多人羡慕他的生活,那是一种平凡的可贵。晚年他享受与妻子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偶尔也会锻炼身体,跑跑步,参加马拉松比赛。63岁的他跑步时,妻子一路随行给予支持和补充水分。

曾经那个忧伤爱独处保罗变成了强有力而有魅力的男人了。

保罗与妻子携手同行四十年,走了大半辈子。相比其他人结婚后离婚又再婚,他们的婚姻感情如同钻石闪闪发光。

什么是幸福?对他而言,“拥有家庭和健康才算是拥有幸福。”很幸运,保罗拥有美满的家庭和健康的身体。

他坦言这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是就是遇见了苏珊,“她对我的影响令人难以置信,她让我看到了事物的积极一面而不是消极的。” 

人生的幸福莫过于遇到好的伴侣,拥有稳定的婚姻关系和健康的孩子。

而又多少人像他一样的幸福和幸运呢?




杰西:生命短暂,必须竭尽全力的生活下去

杰西是四个女孩当中比较健谈和乐观的女孩。而她的婚姻之路比较坎坷。

杰西在19岁时结婚,和Mike相识时有了查理,当发现怀有孩子时已和男人分手了,35岁的杰西一个人抚养孩子,曾在保险公司工作,也曾经到处打零工,最困难的时靠着社会救济生活14年,有时会得到母亲的资助。

她过早的结婚,然后像所有的女人一样结婚生孩子,生活彷佛一眼望到头,但她不这么认为:“如果你认为女人结婚就是每天每天做好早饭,晚饭,然后沏茶给丈夫,带孩子上学,放学,那你就错了。”她似乎想要挣脱世人对家庭主妇的看法,但又无力去改变,或许她天生就享受做家庭主妇,她称看到查理的出生感到生活出现了活力,为了孩子可以做一切,从未像拥有孩子般感到兴奋,为了孩不孤单还打算再生两个与之作伴。对于女孩子过早结婚或从事家庭主妇似乎并没感到不妥,也从未想过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正如她所说“过早的知道自己的人生轨迹未必不好。”家庭主妇也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女性也好,或有幸出生在优越家庭,“人生就是这样,谁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做自己的事?”像杰西这样的女孩能及早认清自己也未尝不好?

杰西之后遇到另一伴伊恩,他们在一起拥有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们没住在一起。42岁他们分手,她的另一伴伊恩也丝毫没有放弃对孩子的爱,他付出的爱深深影响着孩子。很不幸56岁伊恩在一场车祸受伤骨折,不久后去世,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杰西都是一个人带着孩子。那时候的杰西已经是一个奶奶了,他照顾着孙子,偶尔也靠着儿子救济生活。但她尽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行动和手指不便利的她学习互联网做着一些能做的兼职,

前半生的杰西经历过挫折,感情也不太稳定,56岁的她仍渴望着恋爱。

回忆过去,也曾后悔自己在学业上过与懒惰,假如能回到过去想要好好的接受教育。但如今的杰西很勇敢面对生活,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表现过于消极,尽量表现乐观和坚强。尽管外人看来她过得并不好,但从未觉得自己是凄惨的“生命短暂,必须竭尽全力的活下去。”

“很多人比我不幸,我的优点是乐观。”




苏珊:心态改变一切

苏珊与好友杰西与琳恩相比,她较晚结婚。她24岁结婚有了两个孩子,对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很多女人结婚后都会成为全职家庭主妇,认为不需要做全职工作,但她还是会出去做些兼职。

苏珊是有梦想的,年轻的时她喜欢唱歌,表演。后来因为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梦想渐渐被遗忘。苏珊曾在28岁时曾说过很有深度的话”我们的选择有限制”谁说不是呢,社会对阶级划分太过明显,14岁她就明白有些人的生活可望不可及“有些人一出生就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一些人经过辛勤的劳动都不及他们拥有的一半。”苏珊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是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孩,也因“选择限制”没有读大学。

结婚后的苏珊后来经历了离婚,多数时候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她不再想关于梦想的事,关于梦想对于眼前生活拮据的她来说不过是奢望“不想冒险追求梦想”大概也是很多人的选择。作为单亲妈妈一个人拉扯着孩子长大是件艰难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却没有时间去做。

42岁苏珊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工作,负责法学院项目的管理工作,工作近20年她成为了管理员。谁能想象到没有读过大学的她成为了大学法学院的管理员呢?她说我是幸运的。

人们看到的或许是她的幸运的一面,然而却看不到她的付出,离异后独自带孩子,从未停止过工作“无法想象不工作会是什么样的。”唯有工作能养活自己和孩子,也唯有工作能让她感到充实和快乐。42岁之后随着孩子长大,她有了时间做了想做的事情,唱歌和表演,偶尔还是会去公共场合唱歌,会参加戏剧培训,也因此有了机会参加社区戏剧演出。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都会改变你。”你的经历会塑造成为现在的你,如果说苏珊是幸运的,倒不如说是因为苏珊有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查尔斯:被解雇并不是等于失败

查尔斯是三个孩子话比较少的一位,7岁话不多,14岁留着一头长发,当问他有什么理想时,他并没有像约翰一样说出明确的目标,21岁的查尔斯没有考上牛津大学而是上了杜伦大学,从他的采访简短 语言中看出查尔斯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即使没能考上牛津大学或是找到好的工作,他也不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他谈到:“21岁觉得被解雇并不是失败而可能是厌倦了这种生活,想找到发挥天赋的工作。”被问及未来想要做什么:可能在某个地下室给某个杂志社写稿。

在28岁时他没有接受采访,继续录制节目,此时的他成了英国广播公司制片人助理做编辑,35岁他成为了英国广播电台的制片人。

我们对查尔斯了解的比较少。从他们几个人当中看到他们对生活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脚踏实地,对事情也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乐观向上,这或许是英国教育方式带给他们的影响吧。

很喜欢查尔斯关于对“解雇”的独到见解,关于“解雇”很多人可能一开始无法接受,也会因此认定自己就是失败者了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或许是你真的厌倦了这种生活了。






塞蒙:生活是用来享受的

塞蒙出生在单亲家庭,妈妈是未婚生子,一个人抚养孩子,塞蒙从小就被迫送进寄宿学校生活。14岁梦想他当拳击手,电影明星,但细想还是决定当工程师助理更为现实。21岁他从事普通工作,不再想要出人头地,他称“只想着拥有别人拥有的一切。”他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只是想过着和别人一样的生活,成为一样的人。

很多人会从塞蒙一生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想要追逐梦想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想要改变现状又受到一些限制而无力改变。最后只能按部就班工作,结婚,生孩子,过着普通平凡人的一生。

21岁的他想过要改变现状,想过未来也许不会继续在冷冻厂工作,认为继续干下去脑子会坏掉。但再次见到他时已是5个孩子的父亲了,28岁的他仍在一个地方工作,一干就是七八年。谁不是如此呢?如果不是生存所迫,谁会愿意长久的呆在一个地方?

塞蒙还是很满足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家庭有孩子,他更愿意努力工作。没有读过大学的他也从未想过试着改变工作环境。塞蒙出生就没有父亲,很早母亲也病逝了,早年的艰苦生活或许养成了朴实的习惯,相比办公室的环境,他更乐于在底层做艰辛的工作,他称“更喜欢辛勤劳动的感觉。”

一个朴实的男孩靠着辛勤的劳动养活着几个孩子。对于梦想和出人头地,他不再幻想,只想生活过得轻松和舒适。很多不了解他的人认为他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拥有更好的生活,他却不认为“就算拥有了全世界的物质还是不会幸福的,因为渴望拥有下一个东西。”

塞蒙和多数人一样选择安稳的生活,并不努力追求上进或是迫切改变命运,他的价值观也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许一开始他就想着要在世间好好享受生活多过与工作。“你不是为工作而生存,而是为了生存而工作。”

后来的塞蒙,享受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光,陪着孩子成长。35岁塞蒙经历了离婚,42岁塞蒙娶了离异后带着青少年女儿的薇安妮塔。塞蒙童年缺失母爱,成年后也受影响经历了不愉快的婚姻,好在最终也和保罗一样迎来终生陪伴的爱人,他遇到后来的妻子是幸运的,每当塞蒙沮丧或懒惰时,她总是鼓励她努力工作,享受生活。

63岁塞蒙和妻子先后领养了65个孩子。早年失去父爱的他,通过领养孩子弥补过去所缺失的一切。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明白活着的意义,而塞蒙至少明白生活是用来享受而不是工作。人活一生其意义是什么?

63岁的塞蒙经历过人生起伏也从中找到了答案“越早了解自己是谁就能越早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用了60年时间才明白我是谁?”






布鲁斯:家庭比事业重要

7岁想要当传教士,14岁不再想要当传教士,21岁在牛津攻读数学,28岁成为数学教授,给伦敦东区移民的孩子授课。35岁的布鲁斯仍旧未婚,他利用假期去孟加拉东北区支教贫穷孩子。

7岁曾梦想以后能到落后地方传授知识。35岁他圆了心愿曾到世界上最贫困的孟加拉去教学。他说谈不上成功,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2岁他回到了伦敦东区教书。认为教育很重要,教育让人拥有更多选择权,生活中面临的机会也越多。

50多岁他有了两个孩子,他认为生活就该多些体验。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或许是小时候父母很少陪伴孩子,原生家庭也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身为人父之后的布鲁斯更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比起工作,参与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大多数人活成了布鲁斯,按部就班的上班,结婚,生孩子。或许会晚婚晚育,但始终会会把重心回归到家庭,幸福一定不会缺席,它总会晚点到。

布鲁斯逐渐老去,谈及梦想时似乎从未存在。“当梦想被平凡生活和家庭生活占据之后,我们会遗忘自己的梦想。”

过去的布鲁斯纯真,美好,他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接受目标本身就很难实现,也许有一天我承认自己做不到这不一定证明我虚弱,也许证明我有力量,让我明白不可能事事心想事成。”

晚年布鲁斯过着平凡的生活,他陪孩子游玩,成长,他并不追逐金钱而是享受当下生活,认为“生活当中有很多东西比钱更好。”他一直坚持做着想做的和充实的事。或许是因为有伴侣他变得更成熟些了。陪伴家人成为生命中重要的事。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牵绊,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是人的天性。渴望被爱是人的天性。

正如布鲁斯说那样“我喜欢有人陪伴”这或许是生而为人最想要的结果吧。




托尼:很满意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喜欢托尼,他小时候调皮,童言无忌,小小孩子拥有大大的快乐。大多数人最终都会活出托尼的模样。

托尼没有很好的出生背景,但他是个乐天派,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认为,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在父母稳定性上,他占有优势。

他认为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可见母亲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父母的稳定婚姻让他拥有了乐观的性格。

托尼一生没有在学术上钻研也没有从政的愿望,14岁他的世界只有赛狗,下注,跑道,爸爸爱妈妈。但从未觉得自己做过后悔的事。即使没能接受过大学教育,也丝毫不影响他快乐的生活,7岁想要成为骑马师,14岁就当了骑马学徒,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骑马赛事。这一生没能实现骑马师愿望也不会留有遗憾“有些事做了总比没有做的好。”21岁他成为了计程车司机,他享受到处奔波的生活,能在工作中遇见各种各样的人这让他很开心。他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出色。他拥有父母的爱,而那些比他生活条件好的孩子不见的都拥有父母的爱。他认为,父母的稳定性影响下一代。

生活并不非要有目标,就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从政,“就让从政的人操心去吧”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托尼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历练了他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或许是原生家庭带给托尼无尽的爱,托尼是那种天生的乐天派。

人一生当中总会遇到挫折,经历婚姻危机,或世界经济危机,但总能积极面对,谈及人生过往也从不会有悔恨或遗憾。

晚年的托尼和妻子还在西班牙买了房子,他们经常带孩子到海边度假。

曾经在28岁认为教育很重要,可那又怎样,他称“受过教育的人也要因此努力。”63岁的他并没有对自己的过去感到不满意。

他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他享受和孩子子孙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人生也不就是如此吗?




苏西:金钱无法带来快乐

苏西出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被送去寄宿学校学芭蕾舞。在三个女孩中,她的家庭十分的富有。

7岁被问以后生孩子是给保姆带还是自己带?她一脸认真思考“给保姆带”,28岁她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全职带娃。

苏西是三个女孩嫁的比较好的一个女孩,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但她不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21岁的苏西生活焦虑不安,曾持续不断的抽烟。她回忆起过去“假如时光可以重来希望能回到过去不快乐的时光”




7年后她结了婚,对方是一个律师,成熟稳重,她的改变太过于明显,苏西称因为有了爱人出现比过去更快乐了。

婚后的生活,苏西和所有家庭主妇一样全职带孩子,但她从不会为了钱而发愁。

苏西从未想过与他人比较,她很满足自己的家庭生活“出生优越的环境确实没办法改变”,“出生优越与其他人相比,确实不用拼命挣扎闯出自己的出路,但我也没觉得,我拥有的是理所当然的。”

49岁的苏西很满意自己的生活,她绝对不会用金钱之外的东西来交换她的人生,她认为“金钱,财富无法换来快乐和健康或是任何之类的东西。”

56岁的苏西优雅知性,或许是因为她遇到了爱她一生的男人,真爱让苏西变得更实际,更乐于享受生活,享受家庭。

童年经历了父母离异14岁时过得无比焦虑,曾一度陷入迷茫,也曾坦言不想要孩子。但时间总是良药,时间治愈了苏西内心的创伤,也让她走出了焦虑拥抱了幸福。

未来她只希望能活得更长久一些,希望看着孩子能独立成人。




尼克:七岁看大很有道理

尼克7岁梦想是研究月球,14岁对物理和化学感兴趣,21岁考取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专业。28岁在美国从事研究核聚变。

这一切因为尼克从小对科技感兴趣,他称小时候在农场生活,使得他对自然界的万物产生了兴趣,他会思考云朵是怎么形成,还有气流变化之类的,更多是因为环境的影响,他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

尼克是一个农民的孩子,父亲想要他继承农场的生活,但他并不愿意。从小在农村生活的尼克其实特别的孤独,农场里除了和弟弟两个小孩,其他都是大人,他常常和大人讨论和学习。他倔强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到后来做科研。

牛津大学毕业后在本国未能找到从事相关的行业,不得不远离家乡转去美国从事科研。他从不会为了金钱而去做任何事情,他热爱科研,以至于大学毕业后才明白赚钱的重要性,可那又怎么呢,他热爱的事业已超越金钱带来的快乐。他希望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希望因科研成果成功而不是因为拍摄节目而出名。

尼克是用尽一生来做热爱的事业,为了科研他坦言“他努力做到成功,因为一事无成会失望。”

56岁之后他科研失败了不得不转到了教学,他发现在教学上也能如此行走自如。或许是没有发现另一个内在的天赋吧。

63尼克岁回忆过往,从小树立了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过得比其他人更好一些。或许就像节目说的那样,七岁看大吧。只不过他把热爱的事情当成了事业,为此而奋斗不息。而这一切是因为“过去农场的生活养成了倔强的性格,因倔强使得在学业上坚持不懈。”不管是什么原因,七岁看大,有一些成因,更多的是这个孩子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前行才实现了他的梦想。

正如尼克所言:“我依然是那个热切而真挚的小孩。”







琳恩:和母亲关系密切

琳恩19岁结婚,21岁录纪录片时她曾惊讶自己不知不觉就结婚了像是一场梦。琳恩和多数女孩一样,没有读大学,过早的结婚,生孩子。

婚后生活生了两个女儿,21岁当儿童图书馆管理员。她热爱孩子,称做这份工作能带来快乐。

她和多数女孩一样选择的19岁结婚并称“过早”并没有什么不妥。琳恩并不羡慕他人的生活,认为出生环境好的人也需要更加的努力,“有父母的期待会活得很辛苦”。对她们而言,尽早的知道人生轨迹没有什么不好。

因为热爱孩子她在一家图书馆工作14年,在外人看来很多人都能从事这一份工作,工作难度不大似乎很多人都能胜任,但没有人比琳恩做得更好。期间面临经济危机也曾失去工作。

琳恩与丈夫罗司的感情非常坚固,从19岁携手到58岁,患难与共,成为彼此的心灵伴侣。没有什么比这些更难为可贵,她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的婚姻稳定或许也和母亲的亲密关系有关联。她称和母亲不仅仅亲密更是像朋友般的陪伴。

56岁谈及已过世的母亲时一度的哽咽。尽管母亲已过世2年,一切对她来说是就是昨天发生的事让她难以接受和释怀。

56岁时她被查出脑里有血管堵塞,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被问及害怕死亡吗?她很坚决的回答不害怕,因为父亲教会她勇敢面对死亡。

63年后再采访琳恩时,琳恩已去世多年,新图书馆的馆长用琳恩的名字命名。过去她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过世后也仍然是,她用生前的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付出在其他孩子身上,用爱为孩子付出一切。这是普通人的一生也是值得世人记住的一生。

有多少人能做到像琳恩一样能做到和母亲亲密无间?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琳恩一样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坚持十几年时间?当回忆往事时能够做到勇敢面对过往,做到无悔?活出像琳恩一样“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很满意”?






安德鲁:教育是无法夺去的财富

安德鲁是一名律师,牛津大学毕业,过着中规中矩的生活。21岁,他谈到教育的重要性“你不可能确定孩子永远衣食无忧,但你可以肯定,一旦让他们接受了好的教育 ,那是别人夺不走的财富”。

28岁安德鲁娶了邻家女孩简为妻,忙碌了一生,他决定回到英国乡村生活,35岁他们在乡下买了一处房子,利用假期清理门前杂草,他们打算打造日式的庭院。

安德鲁和妻子相濡以沫走过了28年的婚姻生活,事业取得不错成绩,又有贤妻陪伴,平淡中感受着幸福。

维持婚姻也并非刻意,而是彼此都心照不宣。简是个邻居女孩,他们两人背景相差悬殊,却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感情,结婚几十年也从没和妻子有过大争执。对于7岁看大的说法,他更坚信成长过程中妻子简的影响更重要。他称“婚姻的稳定性影响了我,使我成为一个温和的人。”

安德鲁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孩子能快乐幸福,过着有意义的一生。

他最幸福的事情是孩子从大学毕业获得学业的成就,安德鲁会为孩子感到幸福,那一刻感觉到孩子要开始人生新的阶段了,正是那种事让人开始反省人生。而作为母亲的简听到孩子毕业获得学业的成功也喜极而泣。

回顾过去,安德鲁希望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而不是过多的关注工作。“人们在年轻时候为事业打拼把空闲时间花费在办公室似乎非常重要,但是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或许去学习,玩耍或运动可能更重要。”

安德鲁一生过得比较平稳,没有太大的坎坷,或许像他说的那样:“人生可能会出错,一切都因为有了坚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9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8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001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93评论 1 28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8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7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7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8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6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9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58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75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