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正面管教
作者:(美)简•尼尔森
阅读时间:2023.1.20
阅读进度:第45-92页,第三章到第四章
阅读用时:50分钟
阅读感悟总结:寻求孩子的错误观念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找到鼓励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
金句
过度补偿:为克服自卑等心理而发生的过度反应。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好多父母没有认识到,当他们彼此在养育方法上存在分歧时,就营造出了一种竞争的家庭氛围。那些对彼此的养育方法认同的父母,营造的是一种合作的家庭氛围。
问题解答
1、出生顺序的重要性,你在家中排行老几?觉得书中的论述跟自己的情况像吗?
我在家里排行老大。
书中的论述跟我的性格太像了。以前在家中不觉得我有多强势,反而是走上社会开始工作了之后,很多书中提到的形容词用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比如负责任、具备领导力、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下属也要求高,事事要求完美),爱挑剔,有条理,好胜心强,不服输。这些特征在刚步入工作岗位时尤其明显。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感觉个性太强势在人际交往中太过自我为中心、不懂体谅别人,自己活的也累。慢慢的学着放下一些争取好胜的习惯,现在感觉人豁达了很多。
2、孩子的四个典型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是什么。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
3、帮助识别孩子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都有哪些?(书中可以直接找答案,如果有能力扩展的同学,将每一条线索分情况进行扩展讲解;觉得有点难的同学,仅回答出线索即可。)
1)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如果你的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
如果你觉得受到了威胁(你也和孩子一样,想要主导一切)、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利。
如果你已权力回应,就会陷入权力之争。
如果你感觉受到了伤害(你那么努力的想做个好父母或者好老师,这孩子怎么能这么对你)、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憎恶,孩子的目的很有可能是报复。
如果你觉得很无能为力(我到底怎样才能走进这孩子的内心,帮孩子鼓起劲头来啊)、绝望、无望或者无助,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自暴自弃。
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感觉支配你,你也就和孩子一样会放弃。
2)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
寻求权利: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这通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报复: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这常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循环。
自暴自弃: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有时候,这样的孩子会把这种感觉以行动表达出来来掩盖他们在学业上的不胜任感。
4、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每种写出3条措施,书中寻找)。
1)寻求过度关注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在学校,给他们分派一项能给积极关注的任务。在家里,给孩子一项对大人有帮助的任务,比如给孩子一个秒表,你打电话时让孩子替你计时。
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一个满怀的拥抱,常常很有效。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在学校里偶尔陪一个孩子几分钟就够了。
给予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
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
不要管孩子的行为,要以关切的方式把手放在孩子肩膀上,继续你和孩子的对话。
2)寻求权利
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项或几项去做。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然后开个一对一的解决问你的小会。
引导孩子建设性的使用他们的权利。
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让孩子把他们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议程上。
3)报复
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
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
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
射式式倾听:通过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以走进孩子的内心行世界:“看来你很伤心。”反射式倾听可以包括启发式提问:你能多告诉我一些吗?后来发生了什么?这件事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关键是你要理解孩子的观点,不是要告诉孩子你的观点。
4)自暴自弃
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
向孩子演示他能够照着做的小步骤,“我来画这一半圆,你画另一半。”
安排一些小的成功。找出孩子能够做得到的任何事情,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机会显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技能。
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不论多么微小。
放弃对孩子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不要放弃。
定期安排时光陪孩子。
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