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晨爸在教育方面的连接和共性越来越多,今天的沟通中晨爸对我跟晨晨某些事件的描述让我有一个觉察:我有害怕在家中跟孩子发生情绪冲突的一面,甚至为了不让冲突情绪产生去做了过多鼓励孩子、甚至讨好孩子的事情。自己的这个状况被看到以后,我一下理解了晨爸说晨晨有时候在“欺负“我,这个“欺负“就是索要过多的情绪价值,而我则循环往复的无限量提供,原因是害怕给的不足。(觉醒)
这个点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我不再需要为孩子的情绪去做过度的事情,我需要做母亲需要做的事情。(在身份层面解决信念、行为等问题)
晚上孩子放学回家,我在收拾书包时看到记作业本上有四天的作业没完成,但晨晨回家时却说“今天作业很少,一会就能写完。”
我以前的做法是会提供超多情绪价值,哄着他、鼓励他去完成,今天我知道症结所在,所以我只是坚定的告诉他,今天需要把所有没写完的作业完成。
刚开始孩子还是配合的,一直在做题,我在旁边陪着一起做同样的题,写到9点多的时候晨晨说困了,不想再写了,平时为了保证他的睡眠,我都会让他九点半就上床睡觉,所以到了这个时间确实他会困,当时晨晨看到还有三整页的数学作业没写,一下抵触的情绪就出来了。
我心平气和的说:
“作业需要当天完成,今天无论多晚妈妈都陪着你写,你不睡我也不睡。”
“那我要是就不写呢?”
“不写也可以,明天妈妈陪你到学校的办公室写完它,你也不用觉得丢人,妈妈陪着你一起承担,因为现在你还没满16岁,事情需要妈妈跟你一起承担。”
晨爸说了一句他也会陪着一起去学校。(教育一致性)
“那妈妈我在躺沙发上趟一会,我实在太困了,待会我再过去写。”
“可以,我会一直等着你的,我在这看我的书,你休息一会再过来。”
没过一会我看晨晨睡着了,他需要承担把作业完成的责任,晨晨让我把他轻轻的唤醒了,这时他情绪很大,非常不想写,呆呆的噘着嘴坐在那,过了几分钟我跟晨爸鼓励了他几句还跟他开了几个玩笑,他情绪好了一些继续写了。
10分钟左右终于写完了数学作业,他正觉得万事大吉,我告诉他还有没完成的语文作业,他马上坐在地上崩溃一样的哭了,说:”已经10点半了,我困了,而且语文老师是不会说我没写完作业的,我不写了。”
“要不你先跟自己的情绪待一会,等你觉得可以写作业了再过来写。”
“我肯定写不完,这太多了,为什么全要写完啊。”
“是的,妈妈知道作业确实很多,从今天开始,每天的作业都不欠账,写不完不睡觉,我和爸爸陪着你一起。”
完不成作业这件事今年尤其突出,以前是在托管班写,无论如何老师都会让他写完,自从两个月前晨晨不去托管班后,我秉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原则让他自己写作业,忽略了他目前并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样的方式是忽略和不正视问题。
晨晨还是坐在沙发上不动,我跟晨爸也不着急,愉悦的坐在课桌前讨论一道数学题的做法,我偷偷瞄了一眼晨晨,看他也在看我,感觉他想明白了。邀请晨晨来写作业,“写完了早点睡觉,不然爸爸妈妈都很心疼你。”
晨晨没精打采的过来了,写的字真是对得起“龙飞凤舞”这几个字,我一看这样不行,马上走到他身后,靠近他,用身体需要表示对他的支持,并帮着他一起在书上找答案。十一点半终于写完了所有作业,我跟晨爸给他鼓掌。
他带着气儿去刷牙,爬到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我跟晨爸去拥抱他亲他,他不同意,但是提出让妈妈陪他。
我留下来以后晨晨就开始委屈的大哭,我知道孩子对妈妈“突然坚定”的行为有情绪,我问晨晨:
“妈妈把你像小时候一样搂在怀里可以吗?”
“可以,可是我不是小宝宝了。”
他边说我边把晨晨搂在怀里。
“你在妈妈心里永远是妈妈的孩子,多大都是孩子,妈妈和爸爸会永远爱你的,你今天做的真棒。”
“你们是真的永远都会爱我吗?”
“那是当然,永远都会爱你。”
在那一刻我想起一句话:孩子不是害怕冲突,是害怕父母解决冲突的方法给他造成的伤害。
孩子写作业哪怕完成的再晚,只要他心里是明确的知道父母是爱着他的,他都不会害怕。
我第一次把和善而坚定运用到写作业上,也是自己的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