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瓦乔《美杜莎》 影像记录90 2024-09-25

卡拉瓦乔《美杜莎》   影像记录90

2023年7月12日,在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拍下了卡拉瓦乔这幅著名的《美杜莎》。

卡拉瓦乔《美杜莎》

这个画家很有名,他的传记电影都不知有几部,我看过《卡拉瓦乔》(Caravaggio,1986年)、《卡拉瓦乔》(Caravaggio,2007年)、《卡拉瓦乔之影》(L'ombra di Caravaggio,2022年)这3部故事片,第三部《卡拉瓦乔之影》最好看。但还是觉得纪录片《卡拉瓦乔:灵与血》(Caravaggio:The Soul and the Blood 2018年)更好。

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两位米开朗基罗:

一位是大米,即人所共知的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布奥纳罗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年),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另一位就是这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年),本文的主角,是小米,一般叫他卡拉瓦乔。

他们生活在同一地区,但时间上没有交集,老米去世时,小米还没出生呢。

其实小米也很厉害,但老米太过光芒万丈,小米有点憋屈了。

卡拉瓦乔善于创作残暴的画像,既赋予戏剧性,又让人直视死亡,让观者对死亡进行沉思。在他的画作《美杜莎》中,他删除了风景,让观者直视那颗被斩落的头颅以及美杜莎的恐惧。然而蛇还在蠕动,画中的美杜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死亡。

一、卡拉瓦乔《美杜莎》

这幅画作的详细信息:

作品名称:Medusa

中文名称:美杜莎

创作者:卡拉瓦乔 Caravaggio

创作年代:1597-1598年

风格:巴洛克艺术

体裁:神话画

材质:布面油画

现位于: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尺寸:60×55cm(不太标准的圆形)

卡拉瓦乔《美杜莎》

乔纳森·琼斯在专著《艺术家的情爱》中这样介绍这幅画作:

“德尔·蒙特主教对于他所发现的这个天才的态度被永远凝固在了他给费迪南·美第奇的一件作品中。不管是出于本意还是德尔·蒙特主教的建议,卡拉瓦乔在1597-1598年之间为托斯卡纳大公绘制了一件礼物,聊表对佛罗伦萨艺术的敬意。这是一件圆形的盾牌,上面画着一个怪物血淋淋的头,头发上缠绕着蛇,卡拉瓦乔将神话中的美杜莎画在盾牌之上。在神话中,仅仅是看一眼这个满头毒蛇的怪物就如同被宣判了死刑,因为在你触到她目光的一瞬间,就会变成石头。英雄帕尔修斯通过自己盾牌上的反射找到美杜莎的位置并砍下了她的头,之后他将美杜莎的头收起来作为以后石化对手的一件秘密武器。

卡拉瓦乔向我们展示的又是什么呢?这颗已经失去身体的头颅似乎正在看着自己的倒影,而那一瞬间的惊恐被永远凝固在了盾牌之上。这份恐惧源于卡拉瓦乔自己,因为他就是这幅画的模特。他坐在镜子前,尽力张大嘴巴瞪圆眼睛。这个狂暴的画家注视着自己,他看到了一个怪物。

这就像个噩梦,但这也是艺术。当德尔·蒙特主教带着这份礼物前去拜访佛罗伦萨的美第奇时,美第奇家族收藏中最著名的《美杜莎》要数列奥纳多·达·芬奇。这幅画现在已经丢失,17世纪这幅画被一幅归为达·芬奇的伪作所替换,而这幅画直到20世纪初还被认是达·芬奇的真迹。根据乔尔乔·瓦萨里《艺园名人传》的叙述,达·芬奇也在一个圆形的盾牌上画了这个怪物,有少量的蛇、蝙蝠、昆虫还有其他奇奇怪怪的生物。卡拉瓦乔的这幅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列奥纳多的这幅作品,作为给托斯卡纳大公的礼物,这个骇人的盾牌致敬了这个地区最知名的艺术家们,同时它还传达出一个信息,他要和神一般的达·芬奇一较高下。

这幅画显示了在卡拉瓦乔自己和他的那些赞助人眼中,他就是文艺复兴盛期那些最杰出艺术家的再世。卡拉瓦乔的《美杜莎》是他才华的最好诠释,而且它本就被寄予这样的期待。对卡拉瓦乔本人来说,同时也是对德尔·蒙特主教来说,瓦萨里的书对艺术家应该如何生活工作提供了一个范本。卡拉瓦乔在这幅画中证明了他自己同列奥纳多一样有才华,这意味着他也证明了自己理应拥有和一流画家一样的权利和自由。”

乌菲兹另一幅《美杜莎》,罗马时代的《美杜莎》地板

美杜莎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著名人物,在欧洲,人人耳熟能详。她的画像、雕像等等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名家名作。

二、美杜莎

从前,有一名叫做美杜莎的绝色女子,男子都被她所吸引,女子都为她感到妒忌。

但美杜莎喜欢蛇,而蛇也喜欢她。不管她走到哪,都有蛇陪伴在侧。蛇被认为是很不吉祥的东西,是恶魔的化身,所以一时众说纷纭。男人们对那些凶恶的蛇恨之入骨,女人们开始絮絮地传说美杜莎是撒旦的妻子。传言日渐扩散开来,终于有一天,大家决定用火烧死美杜莎。

善良的美杜莎暗自哭泣,除了呜呜的风,谁都听不见她的声音。冰凉的蛇身在她的脚背上摩擦着,舔干她掉落的泪珠。美杜莎向上帝祈祷着:“主啊,我不愿意被烧死,可也不愿意与我的朋友们分开,我该怎么办呢?”上帝对她说:“孩子,睡吧。一觉醒来,你的愿望便会得到我的保护。”美杜莎安心地睡去。

清晨,美杜莎被门外嘈杂的人群吵醒。人们叫嚣着:烧死恶魔!美杜莎惊慌地发现,伴随在身边的蛇竟然不见了踪影。阳光照进了房间,美杜莎这才发现她亲爱的朋友替代了她的头发,长在了她的头上。

愤怒的人群砸碎了薄薄的木门,他们看见了蜷在床角瑟瑟发抖的美杜莎。 一眼,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刹那间,看见美杜莎的人全都变成了石头。想来瞧个究竟的人,也一个接一个变成了石头……美杜莎惊呆了。

邮筒涂鸦

突然上帝的声音响起:“美杜莎啊,我已实现了你的请求。”仅剩下的几个人奔逃而去,大喊着:“魔鬼呀!魔鬼呀!!”……美杜莎慢慢站起身来,走到石像面前,抚摩着石像带着惊恐表情的脸,泪珠从眼眶里滚滚而下。

石像与美杜莎,究竟谁的心更为痛苦?上帝又拯救了谁?“主啊,请你让他们把我烧死吧!”美杜莎哭泣着。

上帝悠然地转身而去:“你知道吗,美杜莎?我也不喜欢蛇。”

附录1.另一幅画的故事

这个故事令本来就有名且有点神秘的卡拉瓦乔更加有名和神秘。

2014年的一天,一位图卢兹本地住户致电拍卖行Marc Labarbe,表示他在清理家中阁楼时,意外发现一幅油画。后经Marc Labarbe初步迅速检定后,认定其为17世纪意大利大师卡拉瓦乔的重要作品《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发现卡拉瓦乔油画《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的图卢兹民宅阁楼

这家人在发现此画之前已经在图卢兹市生活数十载,他们是一位曾于1808至1814年西班牙战役参军的拿破仑军官的后人。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发现此画作的阁楼曾遭多番盗窃,所幸他们匆忙之间并没有注意到这幅依靠在墙边、覆满尘土的画作。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霜洗礼,《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这幅作品以近乎完美的品相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据判定,画作创作的时间大约在1607年。这幅画暂时被法国文化部长列为国宝,这意味着它无法从法国出口。然而,卢浮宫曾拒绝将这件作品收购,这在另一方面加强了其争议性——一些人认为这幅画并非卡拉瓦乔所作。

“这是我发现的最伟大的画作,”巴黎的古绘画专家埃里克·图尔昆说。“很暴力,几乎让人难以直视。但卡拉瓦乔将文字故事具象化,他是一个赋予文字以生命的艺术家。”

《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

后来有消息公布,这幅卡拉瓦乔画作《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将于2019年5月10日至17日在纽约展出,并于同年6月27日在法国图卢兹Halle aux grains,Marc Labarbe拍卖行上拍,估价为1-1.5亿欧元(约8-12亿元人民币)。不知道最后结果如何。

据判定,画作创作的时间大约在1607年。这幅画暂时被法国文化部长列为国宝,这意味着它无法从法国出口。然而,卢浮宫曾拒绝将这件作品收购,这在另一方面加强了其争议性——一些人认为这幅画并非卡拉瓦乔所作。

“这是我发现的最伟大的画作,”巴黎的古绘画专家埃里克·图尔昆说。“很暴力,几乎让人难以直视。但卡拉瓦乔将文字故事具象化,他是一个赋予文字以生命的艺术家。”

《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取材于《旧约》中的《朱迪斯传》,是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都承认并用于说教的宗教艺术题材。《朱迪斯传》讲述了犹太人受到亚述帝国侵略时,遇到敌人彪悍的主帅赫罗弗尼斯,犹太男人们都无计可施,蜷缩在城镇中,只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朱迪斯利用美色骗取了赫罗弗尼斯的信任。她带着一名仆人深入虎穴,进入霍洛芬斯的大帐,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拔刀砍下了他的头颅,结果群龙无首的亚述大军随之溃散,朱迪斯凭借着女性的智谋拯救了自己的祖国。

该画作反映了典型的卡拉瓦乔式画风:强烈的明暗变化、充满血腥暴力的戏剧性、令人侧目的写实主义手法。深黑色的背景中只有红色幕帘烘托出恢弘的史诗气氛,与前景处身穿白色上衣的朱迪斯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观众的目光直接凝聚在主人公的表情和动作上。卡拉瓦乔在情节选择上也独树一帜:他把画面定格在了最为血腥的,也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砍下头颅的瞬间。

附录2.卡拉瓦乔生平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热那亚、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卡拉瓦乔自画像

1.早期生活(1571年-1592年)

卡拉瓦乔镇是个离米兰大约30公里的小镇,卡拉瓦乔的父亲费尔莫·梅里西是镇上弗兰西斯科·斯福札侯爵的管家和建筑装潢师。卡拉瓦乔的母亲露西娅·阿娜托莉来自本地一个富有的家庭。梅里西的孩子们(米开朗基罗是长子)都不在镇子的洗礼记录上,他们可能都生于米兰,因为梅里西住在侯爵在米兰的宅邸。1576年,为了避开肆虐米兰的瘟疫,卡拉瓦乔一家搬到了卡拉瓦乔镇。次年,卡拉瓦乔的父亲在此去世。据推测,卡拉瓦乔可能在卡拉瓦乔镇长大成人,而童年则是在米兰度过。在米兰,卡瓦拉乔家似乎不仅与斯福札家族,还和显赫的科隆纳家族有来往,科隆纳家族和斯福札家族有联姻关系,在卡拉瓦乔后期生活里扮演重要角色。

1584年,卡拉瓦乔开始了4年的学徒生涯,师从据称是提香学生的米兰画家西蒙·彼得扎诺。学徒期间,卡拉瓦乔好像一直待在米兰和卡拉瓦乔镇,但他也可能去过威尼斯,看到过吉奥乔尼和提香的作品,因此后来他被指责模仿吉奥乔尼。的确,他熟悉米兰的艺术珍宝,包括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还有当地的伦巴第艺术。伦巴第艺术风格倡导“简单、关注自然主义细节”,较之风格拘谨庄重的罗马风格主义,伦巴第艺术更接近于德国自然主义。

2.罗马时期(1592年-1600年)

1592年年中,卡拉瓦乔到达罗马,“衣不蔽体,极度贫困……居无定所,缺吃少穿……身无分文。”几个月后,他开始为当时风头正健的朱塞佩·切萨里(教皇克雷芒八世喜爱的画家)当枪手,在看起来像厂房的工作室“画鲜花和水果”。

卡拉瓦乔《水果篮》

这一时期,卡拉瓦乔为人所知的作品包括小幅的《削水果男孩》(已知的最早画作)、《捧果篮男孩》和《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以及他重病康复过程中画的一张自画像,病好后他不再受雇于切萨里。这三幅作品都显示了物理学上的精确(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一面),由此他开始成名。一个园艺学教授曾经分析认为,《捧果篮男孩》捧的水果能用来确定栽培品种。“一大片无花果叶子上明显有真菌引起的烧灼状斑点,很像是植物炭疽病。”与现实主义一面共存的是心理的一面:捧着一个沉甸甸的篮子,男孩显然有点厌烦了,但他同时又觉得好玩,所以顺从;他赤裸的肩膀被画家处理得充满肉欲,很明显这是画家对他的模特的感受;但这个男孩虽然友好,却对画家的感受没有任何回应。

卡拉瓦乔《捧果篮男孩》

1594年1月,卡拉瓦乔决心走自己的路,他离开了切萨里。他的人生到了最低潮,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与几个人结下了非常重要的友谊,分别是画家普罗斯佩罗·奥尔西、建筑师奥诺里奥·隆吉和16岁的西西里岛艺术家马里奥·明尼蒂。已经在画坛确立地位的奥尔西把卡拉瓦乔介绍给有影响力的收藏家;隆吉更是要命地把他带入了罗马街头的争斗世界;明尼蒂则变成他最经常的模特及伴侣。《算命者》是首幅超过一个人物的画作,画得是马里奥正在被一个吉普赛女郎欺骗。这个主题在罗马来说非常新颖,在之后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那时候卡拉瓦乔售出它几乎没挣到钱。《纸牌作弊老手》--表现另一个不懂世故的男孩落入纸牌骗子的圈套--心理上更复杂,也许是卡拉瓦乔的第一件真正的杰作。像《算命者》一样,《纸牌作弊老手》非常受人欢迎,现存有超过50个副本。更重要的是,它吸引了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马里亚·德尔·蒙特的光顾。弗朗切斯科·马里亚·德尔·蒙特是罗马城里重要的鉴赏家,自此以后,卡拉瓦乔能够和明尼蒂共用红衣主教玛德玛宫里的一个房间。

卡拉瓦乔为德尔·蒙特及其富有的喜好艺术品的圈子创作了许多私人的室内作品--《音乐家们》、《鲁特琴师》、微醺的《酒神巴克斯》、具有象征性而又是现实主义作品的《被蜥蜴咬的男孩》——由明尼蒂及更多的男孩们充当模特。这些诗意、内向、神秘的同性恋作品与之前几年开始的心理现实主义很接近。

随着卡拉瓦乔的首幅宗教题材画作的完成,现实主义重新回归,非凡的灵性也出现了。这就是《悔罪的抹大拉的马利亚》,画的是这样一个时刻——抹大拉的马利亚不再是一个高级修女,她坐在地上哭泣,珠宝散落在周围。“完全不像一幅宗教画……一个姑娘坐在矮木凳上晾干她的头发……哪里有悔悟……苦痛……赎罪的保证呢?”这是伦巴第风格中的朴素,而不是当时罗马风格中的戏剧性。在另外几部作品中卡拉瓦乔延续了这种风格,它们是《圣凯瑟琳、马大和抹大拉的马利亚》、《砍下荷罗孚尼头颅的犹滴》、《用以撒祭献》、《极乐境界的亚西西圣方济各》和《逃往埃及途中歇息》。这些作品在一个有限的圈子里展览,增加了卡拉瓦乔在鉴赏家和同行那里的声望。但是,真正的声望还有赖于公共领域,因此把目光转向教堂是必要的。

3.“罗马最有名的画家”(1600年-1606年)

1599年,大概通过德尔·蒙特的影响,卡拉瓦乔取得装饰圣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的肯塔瑞里礼拜堂的合同。这一委托包括两件作品,《圣马太殉难》和《圣马太蒙召》,1600年完成后立刻引起轰动。卡拉瓦乔增强的明暗对照法使得主题极富戏剧性,同时精确观察带来的写实把情感的强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人们把这种明暗对着法的增强形式称作暗色调主义,其兴起归功于卡拉瓦乔。卡拉瓦乔同时代的画家对此持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些人公开指责他有各种的感觉缺陷,特别是他不讲作画章法,坚持写生。但绝大多数人把他当作艺术的救主来欢迎。那时,罗马的画家被这种新颖的画风所吸引,特别是年轻画家都聚集在卡拉瓦乔身边,称赞他是绝无仅有的自然模仿者,把他的作品视作奇迹。

卡拉瓦乔又创作了一系列宗教作品,作品以暴力的斗争、奇异的斩首、拷打和死亡为特征。通常,每一幅新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但也有几幅被订货的团体所拒绝,必须重画或者另寻买主。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卡拉瓦乔的强烈戏剧性被欣赏的同时,他的现实主义风格却被一些人视作无法接受的粗俗。《圣马太和天使》的第一版把圣徒画成一个秃头农民,腿脏兮兮的,一个身穿薄衣太过亲昵的天使男孩在照顾他。这幅画被拒收,卡拉瓦乔不得不重画一幅《圣马太的灵感》。同样,《圣保罗的皈依》也被拒收,同一题材的另一个《圣保罗的皈依》被接受了,这幅画中马背较圣徒本人更加突出,这激怒了圣玛利亚德尔波波洛教堂的一位官员:“为什么你把马画在正中间,圣保罗却在地上?”“自有我的道理!”“那匹马是上帝吗?”“不是,但它站在上帝的光芒下!”

其他作品包括非常动人的《基督下葬》、《罗雷托的圣母》、《圣母、圣婴和圣安妮》以及《圣母之死》。《圣母之死》的故事可以作为例证来说明卡拉瓦乔生活的时代是如何对待他的部分作品的。1601年,一个富有的法官委托卡拉瓦乔给他私人的礼拜堂作画,这个礼拜堂位于在新的加尔默罗会修道会教堂--圣玛利亚德拉斯卡拉教堂,1606年加尔默罗会修道会拒收这幅作品。和卡拉瓦乔同时代的朱利奥·曼奇尼记载说被拒收是因为卡拉瓦乔用了一个当红的妓女作为画圣母的模特;另一位同时代的人,乔瓦尼·巴廖内告诉我们是因为圣母光着双腿:两种情况都不得体。但研究卡拉瓦乔的学者约翰·加什认为,加尔默罗会修道会可能认为问题更多的出在神学上而不是美学上,卡拉瓦乔的那个版本没有坚持圣母升天的教义--上帝之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死亡而是被接进了天国。替换的作品(来自卡拉瓦乔最有才能的追随者,卡洛·萨拉切尼)画的是圣母没有死,而是坐着行将去世,但即使这样还是被拒收。最终替换的画作中,圣母没有死,而是和合唱的天使们一起飞升天国。无论如何,拒收并不意味着卡拉瓦乔和他的追随者失宠。《圣母之死》被拿出教堂后,就立即在鲁本斯的建议下被曼图亚公爵买走了,后来被英王查理一世得到,1671年被法国皇室收藏。

这一时期的一幅非宗教作品是《胜利的爱神》,画于1602年,买主是德尔·蒙泰圈子里的温琴佐·朱斯蒂尼亚尼。17世纪早期的一本回忆录里把里面的模特称作“切科(Cecco)”,是弗兰西斯科(Francesco)的爱称。模特可能是弗兰西斯科·伯内利,在1610年到1625年期间被看作一个艺术积极分子,人称“卡拉瓦乔的切科”(Cecco del Caravaggio)。模特拿着弓箭,踩踏着象征着战争的科学物品以及象征着和平的艺术物品。他赤裸着身体,人们很难接受这个咧嘴笑的顽童就是罗马的丘比特神--就像人们很难接受卡拉瓦乔在画布上的天使一样,这些半裸的少年背着像舞台道具一样的翅膀。关键点在于作品强烈而又暧昧的现实性:丘比特同时又是切科,而卡拉瓦乔笔下的圣母是基督之母,同时也是做模特的罗马高级妓女。

4.流亡和死亡(1606年-1610年)

卡拉瓦乔过着狂乱的生活。即使在一个纠纷是家常便饭的时代和地方,他还是因为屡屡争斗而声名狼藉,他的治安记录和审讯记录足足抄录好几页。1606年5月29日,可能并非故意,他杀了一个名叫拉努乔·托马索尼的年轻人。此前,来自上层社会的赞助人摆平了他的一系列出轨行为,但这次他们无能无力了。卡拉瓦乔逃往那不勒斯,因为那不勒斯在罗马当局的司法管辖权之外。在科隆纳家族的保护下,这个罗马最有名的画家也变成了那不勒斯最富盛名的画家。他与科隆纳家族的关系带来了接二连三的教会重要委托,包括《圣母玫瑰经》和《仁慈七行》。

尽管在那不勒斯获得成功,卡拉瓦乔还是仅仅在几个月后就离开前往马耳他--马耳他骑士团的总部所在地,估计他希望得到骑士团首领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的庇护,使他杀死托马索尼的罪行得到赦免。德·维格纳科特非常喜欢这个著名的艺术家,让他当骑士团的官方画家,还吸纳他当骑士。早期的传记作家贝洛里记载说卡拉瓦乔对自己获得的成功很高兴。在马耳他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巨幅的《被斩首的圣施洗者约翰》(他惟一签名的作品)和《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及侍从的画像》以及其他骑士团首领的画像。尽管如此,1608年8月末他还是被捕入狱。很久以来,这次突然变故有多种猜测,但最近的研究显示,这是另一番争斗的结果,在这次争斗中,一所房子的门被毁掉,一个骑士受了重伤。到12月的时候,他被作为“一个可憎的堕落的团员”驱逐出了骑士团。

仅仅在西西里岛9个月后,卡拉瓦乔回到了那不勒斯。依照卡拉瓦乔最早的传记作家的说法,在西西里岛的时候卡拉瓦乔被仇敌追踪,因此他觉得还是在科隆纳家族的保护下最安全,除非获得教皇保罗五世的赦免他才能回到罗马。在那不勒斯,他画了《圣彼得的否认》,最后一幅《施洗约翰》以及他的最后一幅画《圣乌尔苏拉殉难》。他的风格在继续演进,《圣乌尔苏拉殉难》描绘了最具动感和戏剧性的一幕--匈奴王的箭射中了她的胸,与之前的绘画不同,这幅画没有摆固定姿势的模特。此种画法更加自由而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卡拉瓦乔当时活了下来,会出一些新东西。

在那不勒斯,一群不明来历的人袭击了他。最初,罗马传闻“最著名的艺术家”卡拉瓦乔丧生,但后来又获悉他还活着,但面部受了重伤。他画了一幅《带着施洗约翰头颅的莎乐美》,画中的大盘子里正是卡拉瓦乔自己的头,画被送给德·维格纳科特乞求宽恕。可能同时他还画了《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画中年轻的大卫以奇怪的悲伤神情注视巨人的带伤的头颅,这颗头颅依旧是卡拉瓦乔的头。这幅画他可能送给红衣主教的侄子希皮奥内·博尔盖塞,这个狂热的艺术爱好者掌握着赦免大权。

1610年夏天,卡拉瓦乔乘船朝北接受赦免状,赦免状似乎归功于他那些有权势的罗马朋友。此行他带了给红衣主教希皮奥内作礼物的最后三幅画。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加渲染的事实是,7月28日一份从罗马发到乌尔比诺的公爵宅邸的匿名私人新闻说卡拉瓦乔死了。3天以后另一份私人新闻说他死于热病。这些是最早的死亡简报,后来有更加详细的报道。但一直没有发现尸体。卡拉瓦乔的一个诗人朋友把7月18日当作他的忌日,最近有研究者声称发现了一个讣告,讣告显示卡拉瓦乔那一天在托斯卡尼区格罗塞图附近的埃尔科莱港死于热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277评论 6 50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689评论 3 3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62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356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40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92评论 1 30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35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92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429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636评论 3 33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85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92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92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2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58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91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13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