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羡慕社交达人,能自来熟,能广交朋友,对于我来说,那像是一座高峰,我看着却不想爬上去。因为每次如果需要这样大的沟通精力,不知道要内耗多少能量,如果不得已,我选择一个人呆着。
可是,好像这样也不行,做不到一次性的突破,也只能偶尔走出舒适区,去跟外部链接,当然收获远比一个人呆着多得多,不再勉强自己,适当改变,算是最新的变化。比如职场有问题,我会去在行找专业人士,比如心理有问题,我就去找二丁目,纯粹想吐槽,就去找朋友。没有太多的内耗,真的收获很多。
当然,我还是记不住太多的社交技巧,但今天说的共振和引导特别有心得。这场景经常在逛街上。商场的服务员从你一进入他们家的店铺开始,就在寻找你和他们家店铺的共同点了,对于气质不符合的,服务员不爱搭理你,你也逛不下去。商场的服务员都是人精~为了引导你购物,她们会想法设法的让你掏钱,夸你漂亮是最基本的,另外还会附带优惠,还有就是“剩下最后一件了”这样的极致诱惑,挡不住的致命诱惑力,然后让你心甘情愿的掏钱。
当然除了生活中的场景,职场上也常常需要变通。个人跟同事面对面沟通的时候,他人的脸色还是会观察,看看对方心情好不好,接下来该用怎么样的态度跟对方沟通,尽量达到在一个频率上,然后再共谈事情。毕竟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把事情办好,如果可以愉快的沟通,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社交,个人并没有太多的技巧,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与大家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