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朋友家拜访,我的朋友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中层主管。无意间跟我谈论起孩子教育的问题,她向我抱怨:“我们家的宝贝什么都好,就是做事情没有恒心,就比如说前段时间,他报了一个兴趣班,要去学编程,我当时觉得编程非常的好,就给他报了,可是学了一个学期之后,他又跟我说自己不想上了。这件事让我很苦恼”
我相信很多家长对于这件事情都有同样的苦恼,为什么孩子有很多的兴趣,但是每一个兴趣都不持久呢?
为了帮助我的朋友解决这个问题,我观察了他和孩子互动的模式。
我发现,他会手把手的去辅导孩子写功课,孩子上小学正在学英语,我的朋友大学专业是外语,他就盯着孩子写作业。
孩子一旦写错,他就会马上指出来,然后告诉孩子:这个地方要大写,你怎么老是记不住呢?
其实孩子之所以没有恒心,就是因为我这位朋友“保姆式”的教育。
看上去他比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要负责,孩子的作业,手把手去辅导,事实上,她的这种负责,却摧毁了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权利,那就是失败的权利,犯错的权利。
挑剔苛刻的家长,往往会过度追求完美。而孩子一开始拿出的作品,肯定是有各种各样的瑕疵和问题的。
这类的父母就开始不断的打击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挑剔孩子各种各样的毛病。
真正的在孩子心中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印象:失败是不好的,粗糙是糟糕的,我只有一次性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了,才不会被指责。
更可怕的是,这类的父母还会想当然的认为:就应该把事情一次性做好才对!
如果孩子今天面临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比如说好好吃饭,那我们确实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要求孩子:要把饭吃完,不能留剩饭。
但是如果孩子今天是在做一件有创造性的同时又极其复杂的任务,这种方式就会极大的摧毁孩子尝试的信心。
比如说孩子学习编程这件事情,编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任务,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修复bug,最终才能够完成作品。
哪怕是一个资深的程序员,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第一次做出来的程序就没有任何的瑕疵。事实上,在谷歌这一类的大公司,推出一个新项目的过程当中,经历最多的不是成功,而是失败,是不断的,从失败当中积累经验,修复错误,把产品变得越来越好。
剥夺孩子失败的权利,也就剥夺了孩子的信心和毅力。
让孩子学会从失败当中学习,本身也是父母必须的一门功课。
为了帮助我的这位朋友,更好的,建立孩子去试错的机会,我教了他一个三R法则。
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根据这个法则,我帮他编辑了一段话,让她和孩子说。
宝贝,妈妈发现今天我给你去沟通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去指责你的错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会让你很受伤。清风叔叔和我说了以后,我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不对的,我要向你道歉。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我们的作业,如果你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向我求助,我会帮你修改好吗?
现在和你一起巩固一下这个训练,我们分别来理解一下,这段话的不同部分。
第一部分:承认
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当孩子问起父母的感受时,大部分的父母都会用这样的话来搪塞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当父母不愿意去承认自己的错误时,就失去了让孩子去学习失败的机会。失败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失败的那种错误的理解和评价。
当父母不愿意去承认失败,本质上是父母没办法接受自己会失败,更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在孩子面前会失败。
这种看似强大的伪装,其实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表现。孩子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错误合理化和包装起来。
很多父母都非常的困惑:怎么我家的孩子失败了,会不断的逃避责任?
其实你也是这样的,孩子是通过你的行为来了解和深入这个世界的。你在逃避责任,所以孩子也学会了这种方式去逃避责任。
当你学会承认错误,你就开始,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你学会表达感受,你就开始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不论孩子未来从事什么样的事业工作,一个能够理解别人,有同理心,有担当,有责任的孩子,都会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成就。
第二部分:和解
前段时间芒果TV有一个非常火的综艺叫做《少年说》
其中有一段,让人印象非常的深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个初一的女孩叫袁璟颐,她站在天台对妈妈吐槽:
「你能不能别总是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
孩子在等着和我们建立平等的关系,我们却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
听话乖巧的孩子,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而是他们学会用乖巧作为保护伞,伪装自己真实的不满。
和孩子和解,也是和我们自己和解。
我们对于孩子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事实上是因为我们自己达不到,所以我们才把这些要求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我们去承担这些“期待”。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小朋友的补课老师。有一位孩子的话,至今让我都非常的深刻。
别的孩子都开开心心的回家了,期待着父母来接她,但是有一位孩子总是要等到最后一个才肯走,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要等到最后一个,他告诉我:“老师,我每一次来参加补课班,妈妈都会跟我说,他一个月只有3000块钱的工资,全部都用在了教育我身上,可是我并没有要求让他给我参加补课班啊,我觉得好累呀。”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每每当我想起的时候,我都会希望告诉各位父母。学会和自己的孩子和解,是我们成年人的必修课。
第三,解决。
解决不代表替孩子解决,而是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都会用保姆式教育孩子,就像我的这位朋友,他会直接接过孩子的笔,帮孩子去涂改,他写错的地方。
这种做法非常非常的野蛮和粗暴。
你接过的不仅仅是一支笔,而是孩子的自尊心。你通过这个行为在告诉孩子,你的行动不重要,你做什么,并不被别人在乎,我是掌控者。
我希望父母们都能够换一种方式,用教练式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宽容的对待孩子的错误,陪伴孩子一起变得更好。
孩子不是我们的缩小版,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独立的灵魂。我们永远没有办法代替孩子完成他的人生,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和犯错的权利,让他学会在错误当中成长,让他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是齐眉婚姻的高级咨询师清风老师。
在我们探索情感,婚姻家庭关系的同时,我们发现,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接下来我们会有更多关于孩子教育的版块,给你答疑解惑,帮助你更好的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