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汉中之前,我对它没有多少概念,只知道汉水、汉江,从脑海中不由自主蹦出的。竟是学生在早读课上经常朗读的《诗经》“汉广”中的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会不由自主地从脑海中蹦出。与先生辗转抵达汉中后作完讲座,作为东道主的张老师说,明日我们到石门栈道看看吧!好奇心使得我总喜欢溯源古迹,触摸历史,于是内心颇有所向往。
真的来到石门栈道,我被彻底征服了。
秦岭层峦叠嶂,气势壮观,褒谷山怪石峥嵘,翠峰林立。稀疏的雨点中,眼前的秦岭高大绵延,悬崖对峙、立壁千仞,我们一手打着伞,一手扶着冰冷不平的石壁,双脚在陡峭而又崎岖的山路上试探着小心前行,一面相互鼓励,一面连声感慨。如此险要的地势,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面对陡峭冷峻的山崖,智慧的古人不是用铁器或火药,而是以"火烧水激"的办法在这里开凿了穿山遂洞,褒斜道是我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条栈道,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古代交通大动脉。二千多年前的杰出创举,是人类道路史上的一大奇迹!
为了军事需要,古人在悬崖凿孔,穴山为孔,横木为梁,插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平梁立柱式""石基式""多层平梁立柱加棚盖式""千梁无柱式"……古代劳工者依据不同地形,创造了多样的栈道修筑方式,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空前壮举。古栈道的遗迹依稀可见,那是位于湍急的水面一侧的山崖上的几个正方形的孔,即使站在对岸,依然清晰可见。
“褒斜栈道辟奇观,曲曲蛇行蹬七盘。”看着眼前陡直险峻的山峰,想象着古代车马在直插天穹的山道上艰难挺进,耳中听到的是敬业的导游在滔滔不绝地介绍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军事。刘邦听从张良计策,烧掉了通往关中最为便捷的褒斜道,表示他将永居汉中,再也不会和项羽争夺天下,以此麻痹项羽,得以在汉中休养生息,重整军队,为他以后统一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古代的蜀道,其主体在汉中境内。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我的脑海中一再盘旋,不仅是因为亲眼目睹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古栈道遗址,还因为眼前与天险的大山一样具有气势的石门水库。
位于褒河中游上的大型石门水库,显示的是又一种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式。它于1969年开工,到1979年才竣工,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和防洪。站在水库下方的崖石上抬头凝望水库,很容易被一种“须仰视才见”的气魄所震慑;驻足于水库的最高通道俯视汉江湍急的水流,则更会心生“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行走在古代褒斜道原路,最震撼人心的,还是山崖上随处可见的古人石刻,它们有的呈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冷峻超拔,有的展现的则是一派气壮山河的奇伟雄浑。这些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和文人雅士的题名和留诗,随着岁月的积淀,慢慢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石门摩崖石刻群。一百多方的石刻中,又以汉朝至宋朝的十三块最为著名,它们分别是:一品《石门》碑;二品《畜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三品《畜君碑释文》摩崖;四品《李君表》摩崖;五品《石门颂》摩崖;六品《杨淮表纪》摩崖;七品《玉盆》摩崖;八品《石虎》摩崖;九品《衮雪》摩崖;十品《李苞通阁道》摩崖;十一品《潘宗伯、韩仲元》摩崖;十二品《石门铭》摩崖;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
“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为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据说,日本书道界每年都有不少书家专程来汉中观摩石门摩崖石刻书法,景区入口展示墙上的“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几个字,就是日本书道界权威种谷扇舟先生于1988年访汉时亲笔题写。又据说,现在山崖上的石刻,最宝贵的几处,早在1971年石门兴修水库时就移入了汉中博物馆保存。怪不得在亲临石门栈道前,东道主先带领我们到汉中博物馆参观,一睹稀世珍品的真容。
《石门颂》意态舒展,字随石势,意趣横生。作为汉隶,它恣肆洒脱,奇纵不拘,素有“隶中草书”之称,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就取自于《石门颂》。博物馆导游将“命”、“升”、‘诵”等字指点给我们欣赏,长长的垂笔,乃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力弱者不能学也。"先生站在博物馆陈列的石刻前自言自语,说他小时候一度临摹的就是《石门颂》,因此我对这块石刻印象深刻,很多是因了先生爱好的缘故。清代书法名家罗秀书评价说“其飘逸也,如凤舞晴空而其羽毛鲜丽”,可谓经典。《石门颂》在魏碑中地位极高,被誉为“不食人间烟火”之仙品。康有为十分推崇石门摩崖,他把古代著名石刻分为六等:一曰神品、二曰妙品、三曰高品、四曰精品、五曰逸品、六曰能品,在神品中仅列三石,《石门颂》就居其一。
“衮雪”两字近篆而非,属隶又违,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曹操手书真迹。“衮”字如波涛汹涌,激荡而又磅礴;“雪”字平静内敛,沉稳而又平和,两个字一动一静、刚柔并济,风采神韵,一如魏武精神。真是: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顷波。曹操借褒河流水而略去三点水,好一个富于奇思妙想的天合之作!后人题写在崖石上的“别有天”分明是师法其构思而得。难怪清人罗秀书见此字后叹道:“昔人比魏武为狮子,言其性好动也。今见其书如此,如见其人矣!”曹操诗文华盖天下,而他的书法却十分罕见,只是右侧竖刻隶书小字“魏王”,让人疑心非出自其本人之手。
“石虎”摩崖石刻,“石”字如磐石般沉厚,“虎”字贵在拟形,其下字体犹如虎爪般凌厉,“石虎”二字浑厚苍劲,笔力稳健;从河道中搬到入口处展示的“玉盆”巨石,中间成罕见的窝状,被称为“浮浪玉盆”,其白如玉、其状似盆,而张良手笔“玉盆”二字,俊逸不俗,匀整秀美,居然与石块浑然一体,堪称一绝。
在石门水库的另一边,更有一些汉魏名家石刻至今还沉于水底不见天日。烟波浩淼,淹没了历史沧桑;群山叠翠,掩盖了过眼云烟。时至今日,汉中山河堰已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沉入库底的那些文化艺术史上的无价瑰宝与之相比,孰轻孰重?历史向来难有定论。
在今人重修的悬崖栈道上扶着栏杆小心翼翼地行走,一边俯瞰江水滔滔,一边揣摩石刻艺术,忽然发现,除了我们几个,周围人烟稀少,没有通常的山中鸟鸣。远处传来阵阵钟声,没有丝毫沉闷。于是寻声紧走几步,到达一亭,我与先生一起撞钟祈愿,汉中市实验中学的付玉艳校长为学校撞响了未来,清脆洪亮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走累了,各自在亭子里找了个地方坐定,眼前是千仞立壁和湍急水流,石门水库是远处壮观而有气势的风景,高耸挺立的绝壁是近处直逼人眼的图画。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如果有幸独自在此清茶一杯、静坐一天,五脏六腑将与精神心志一起,接受一种怎样纯净的洗礼!
此刻,秋风送来古意,江面翻滚着历史。摩挲着摩崖石壁,我恨不得将身心全部融入此景。厌倦了都市的繁忙与焦虑,更无心人际的应酬与纷争。我只愿,只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做一名最忠实的追随者。
汉中,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真不愧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因为石门栈道,汉水被誉为"中国栈道之乡";因为石门水库,汉水又被称为"西北的水利明珠"。“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当年陆游经过汉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王维沉迷于秦岭而“平日茹素,不着彩衣”;汉中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道教的发源地。张骞出使西域,褒姒的出生之谜,张道陵在汉中升仙村创立五斗米教……所有关于汉中的文化,都对我是不小的吸引。而我此番亲临石门古栈道溯源,则让心田又多了一个神往之处!
秋风袅袅吹江汉,只在他乡何处人。溯源古栈道,追回真自我。内心希冀着,我的溯源导读法能在祖国大江南北生根发芽,而我,也得以尊崇内心自由遨游于历史与文化的海洋。说不定哪一天,我会选择在汉中这座宜居城市定居,在文化和古迹中永远流连忘返。
pe":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