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签训练营第8拆(R)2018.3.21
【R:阅读原文片段】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10页
告诉读者114.3万退休金领取者今年能够拿到的退休金总额要比去年少63亿美元,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社会保险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他们不会认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深沉含义:114.3万退休金领取者并非活生生的人物,而63亿美元也只是一个数字的概念。信息仍然很抽象。只有形象的故事,才能让信息变得具体。比如,当读者们被带到佛罗里达州(Florida)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一个上了年头的小酒店门廊前,并被介绍给那些月收入不到40美元,因为无法购买食品、支付账单而在绝望中生活的几位老人时,他们就会深刻感受到减少退休金对社会的具体影响,而不是宏观意义。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如何让读者对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其实这样并不容易。我们常常引用数据作为依据,却只能给读者抽象概念,这样不利于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讲故事的方法能够加深读者对信息的认识。需要做到以下两步:
首先,故事的视角要足够微观,最好以个体人为主体。因为读者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同类的遭遇。
然后,故事要足够详细。不要泛泛而谈,描述更多的细节。这样更容易在读者脑海里形成画面,让他们感同身受。
做好以上两点,基本就能描述一个不错的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比较适合描述宏观内容时使用,能够让读者摆脱宏观的抽象概念,而更深入的了解。
【A1:联系过往的经验】
有一次和朋友聊到:美国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我对此有深刻认识,甚至把大量数据如:“美国的军费是中国的4倍”;“中国军事实力和美国相比落后了20年”....都拿出来说,但朋友还是很难形成深刻的认识。
看来想要生动表达,仅仅用数据作为依据是不够的。
【A2:今后如何规划运用】
最近几天会和朋友聊到“精准扶贫”这个话题,我会说说安远县这个贫困县到底有多穷,准备这么说:
首先,视角微观。用贫困县一个村民的生活为背景讲故事。(李大爷是安远县的一个村民。)
然后,要具体。(他生活在土坯房里,电视机是家里唯一的电器,甚至天线都是自己拿锅做的。李大爷不一定天天吃得上肉,吃一顿“全荤宴”是他做梦都想的事。)
比起“人均GDP不足2万”等话,以村民的生活为例子更能够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