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会学习一些不是太重要的厥阴篇的条文,但其中也有一些指引性,小结如下:
1、理解厥阴病和少阳病的暧昧性:
厥阴病阴阳分裂的调调,如果不严重的话,就很容易归为近似少阳的调调,而仲景爷爷在前面用了好多条文来描述“厥热胜复”的状况在实际中还是遇见的不多,所以厥阴和少阳存在比较常见的暧昧地带呀,比如手脚冰冷,呕吐,胸胁烦满就是手脚冷加上少阳病的主证,属于肝气郁结不通的手脚冰冷,用到四逆散,有趣的是这味药是放在少阴篇的,但是属于柴胡剂。所以学伤寒虽然基础是辩证归六经,但是还是要站在高纬来整体结合开方,我目前的感受是如此呀。比如少阳篇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实际上多用在厥阴病患者身上呢。六经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传变是正常的。
2、 厥阴病因为免疫机能下降,常常会伴随着淋巴肿,所以淋巴肿不一定是少阳或者虚劳。
3、 厥阴经虚寒,小腹闷痛,按的时候会不舒服,寒疝,可能用到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乌梅丸,当归四逆汤,这些都有可能。
4、 膏盲穴是厥阴区块的枢纽,厥阴脱阳可灸膏盲,足三里等来补阳。
5、 里寒外热的患者,底子很寒,外面的发烧,就是有格拒现象,最怕出大汗和喘。
6、 少阴死证和厥阴死证的区别:从仲景爷爷的条文来看,少阴死证出现时看着还有挣扎的余地,厥阴死证条文就显得彻底没救了。
7、 得阴证的患者什么时候会发烧?一是吃对了药,病邪被推出来的时候,反而会发起一阵烧。也是就说发烧是在体力比较好的时候才会有。二是脱阳,格拒的患者。代偿性发烧了,最后一点阳气外脱了。
8、 血虚禁下。有水热互结的结胸,腹部硬硬的怕人按有瘀血,必须用下法。而血虚,亡血不一定是失血过多,身体里血不够的状况,而是血液功能不好,在三阴病的时候,往往表现为血里面的水很多,水毒问题,这种情况是禁下法的。所以对于三阴病人,要小心辩证是不是存在这样的血虚问题。常常表现于,身体微微浮肿,情绪焦虑,烦躁。
9、 促脉,血虚有热,不可灸之。滑脉(沉下去而滑,洪大而滑都有可能),实而有热的脉,如果患者手脚冰冷又是滑脉,说明里面有实热被隔绝,闷住了出不来。所以要把闷住的热散出来,白虎汤主之。
10、 厥阴病之当归四逆汤351条。“手足厥寒”和“手足厥逆”的区别:手脚冷的觉得自己缩起来,叫厥逆,手脚冷的麻木了,手指头都结冰了,自己还不知道,是厥寒。
生姜是破水毒的阴实,吴茱萸是破肝脏的阴实。
当归四逆汤是明显的作用在厥阴经上的药,但是温经不温脏,所以加味之后,就能温厥阴的肝脏。
感冒的时候传到厥阴经,要会用当归四逆汤来处理这个状况,主证就是手足厥逆,脉细欲厥。摸下手指头冷不冷,把脉是否跟平常比是几乎没有脉了。如果主证俱全,考虑到虚寒的体质,可以直接用加味当归四逆汤了。
从历代医案来看,此处桂林本的加味方子比较符合临床,具体是: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 人参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方
吴茱萸二升 生姜半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
右十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1、 当归四逆汤的推扩运用:运用好当归四逆汤第一层次的就是刚上面讲的感冒的层面,第二层次是杂病层面,第三层次是跟当归四逆汤的主证完全不合,但是也治好了的情况。
总的来说,能抓到“手足厥逆,脉细欲厥”这条主证的,有免疫机能出问题,盲肠炎等下腹腔发炎,淋巴肿,男女生殖器问题,“缩阴”问题;或者是长冻疮,雷诺氏证,硬皮病,荨麻疹这类跟血分阳气不够的问题;或者厥阴经寒的下体问题,月经问题,都可以用当归四逆汤。
这几天看的案例,都是跟厥阴有关,感受就是归经对了,开方也不一定对,因为厥阴病会掺杂其他许多病症在里面,所以除了归经,开方时抓对主证和医治思路就蛮重要的啊,而且也不可能一个方子解决所有问题,无论是情志上还是汤剂上,都是需要长期作战的。想到当下社会,都是厥阴,少阴时代,甚至年级轻轻就已经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是挺可悲的啊,科技是在不断进步,但是人类这具肉身真是在不断退步啊,所以提升自身正气,养好人的精气神是多么的重要和可贵,但是前提是要有这样的见地呢。人类何去何从,因缘和合,自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