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2017.1.21(腊月廿四)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临近春节,每个在外的游子都会心心念念着要回家。打工十年,对这种回家过年的心态和情感深有体会。
记得是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年回老家过年,正月初一早晨,奶奶煮好饺子,先敬祖宗,接着盛碗,我不解的看着奶奶把全家每一个人的碗都盛上,一双一双的放好筷子,奶奶缓缓的对我说,这几年,都是我和你爷爷两个人过年,大年初一,把你们的碗都给盛上,咱们全家人就团圆了。几十年过去了,奶奶当年盛饺子时的庄重肃穆的神态、对我说话时的充满希冀和深情的声音,一直清晰地镌刻在我的心田深处。中国人内心的一个重要文化情结就是团圆,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一年之中,家人去远方工作,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或者几年才回家就是团圆。团圆,是因为人们期盼祥和平静和安宁,期盼亲情爱情和友情,希望和明天,美好和未来。可是在那个荒谬的年代里,爷爷奶奶这种最普通的愿望竟不能实现,一家人近在咫尺竟不能团聚,严酷的现实社会给我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所以,2006年离家出外打工,不管在哪里,不管有多远,不管回家的路有多难走,回家过年,都是一门不能耽搁的必修课。
2007年春节,从贵阳回家,火车票很难买,托贵阳的四姨夫给买了一张特快卧铺票,第二天早晨6:00到郑州车站,记得还是东起去车站接的我。当时两个儿子一个读大学、一个已经工作,陆续都回家来,一家人团聚,热热闹闹,妻子燃起两个蜂窝煤炉取暖,一家人围坐打麻将、看春晚,其乐融融。
2008年春节,在山西万荣,是年南方下大雪,道路阻隔,我还担心山西回家的高速公路封闭了怎么办,结果还好,学校老板送我们几个人到运城,及早赶上了回家的汽车,当天就到家了。
2009年春节,还是从山西万荣返回,这次我们下午先到河津,和几位老乡等从河津搭乘一趟到菏泽的夜间卧铺汽车,虽有点冷,但还算快,经长治、卫辉,从濮阳过黄河,凌晨两点就到东明新车站了,又花了十元钱打的到家。记得返程时我们几个先到郑州东站,再坐公交去市内汽车站乘运城的车,一路紧迫奔跑赶车,人多拥挤,在公交车上被人划开了棉袄,所幸里面装的800元钱没有被掏走。
2010年春节,我们从成都启程(儿子毕业留在成都,我们也从山西转移到了成都),坐火车返回,明明送我们到火车站,火车穿秦岭、经宝鸡到西安,走陇海线从商丘折往北,一天一夜到菏泽,是大妹小华一家去菏泽接的我们。
2011年春节,明明给我们订了机票,一大早就赶往机场,先乘飞机到郑州,再搭乘机场大巴到郑州火车站,紧着买汽车票,下午3:00上车,回到家天已经很黑了。父母给我们做好饭等着我们。
2012年春节,还是乘飞机到郑州。是年举家搬到大妹在大桥局家属院的一套有暖气的房子里,一家人第一次在暖气房里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觉得有暖气的房子和没有暖气的房子,在冬天里,真是冰火两重天啊,至今想来,还很感谢我的大妹,这就是寒冬送温暖啊。
2013年春节,乘飞机到郑州,有朋友接到我们,把我们俩直接从机场送到家,免去了许多从机场到郑州火车站的紧张奔波之苦(主要是为了赶时间,早点到火车站买到汽车票,稍晚一点就买不到,有两次就是只能先到菏泽,再辗转回家)。是年在万福名苑有了一套地暖房子,回到家,进得门来,暖气洋洋,这是自己的房子啊,感觉真惬意。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看春晚,再也不冷了。
2014年,2015年,都是明明给我们订机票回家,到郑州机场后,朋友接着我们送回来。
2016年春节,和雪雪一起乘飞机返家,陈明夫妇去机场接到我们,直接送到万福名苑。
2017年春节,雪雪要等几天和明明一起开车回来,还是陈明夫妇到机场接的我们。回到东明下午一点多,先在一家重庆小面馆简单吃了点饭,又去水果市场买了两箱水果回家。今年,儿子和媳妇、孙子都回来,一家人又在老家团圆了。
每年的回家过年的路途,又短又长。短的是距离,长的是心情。不管买票难、乘车难、转车难,都不能破灭回家过年的信念。有位诗人说:“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我很庆幸我还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在那里。
过年回家,对中国人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众多的文化仪式中保存得最为强劲的一个。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它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即使不明白,也会成为一种惯性行为。 “年”这个字其实到周代才有,商时称年为“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在民间,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除夕夜设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诸神等,都是民间过年的重要礼仪。 因为家族宗祠和祖先墓地都在故乡,祭祀又关系到整个家族和个人的命运,所以“过年回家”便成为离乡游子一个必然的选择。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人们忘记了,但“过年回家”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过年的时候,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回家。回到的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然后是整个国家和天下。这才是中国人“过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
还是录一首大吕的诗《回家过年》(2004),方能表达完整我这篇短文的情感内涵。
一年一年,我们回家过年。
飞回家乡,飞回母亲的身边,
像归巢的乳燕。
.
一年一年,我们回家过年,
漂泊的游子,回到梦的故园,
感受家的温暖。
.
父母在的地方,是一个叫家的地方,
是一个让人流泪让人心醉的地方。
.
回家过年,做个幸福的人,
高堂白发,是心灵的故乡。
.今年春节,我们还是
回家过年……
丁酉轮回六十载,
皱满双颊鬓已白;
人间劫波向来处,
含饴弄孙自感怀。
(2017.1.27-除夕,明天即是丁酉鸡年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