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在2016年跨年演讲中,在讲到人工智能的时候提到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奥卡姆剃刀原则”,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用奥卡姆剃刀原则,来达成人们思维的有效性。那么“奥卡姆剃刀原则”到底是什么呢?
是什么
奥卡姆剃刀是一个哲学命题。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地区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康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对当时无休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恶,于是著书立说,主张“思维的经济性”,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原则。他认为,我们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剔除。人们把这个原则,称为奥卡姆剃刀原则。
“奥卡姆剃刀”原则简单地来表述就是: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
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也保留了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Numquam ponenda est pluralitas sine necessitate.(避重趋轻)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避繁逐简)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以简御繁)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避虚就实)
其实在我们传统智慧里面,就有“大道至简”的说法,大道至简讲的就是,大道理、简单的原则方法和规律都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为什么
奥卡姆剃刀原则似乎和我们平常的认知有点不一样,很多人有个偏好,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会追求完善和穷尽,但往往结果并不如愿。比如,收集某一方面的认知和方法论,而后就抱着这些认知和方法不肯放手,结果把自已搞得脑子一团浆糊。
为什么人们有必要使用奥卡姆剃刀呢?有两个原因:“人脑的局限性”和“求知为用”。
人脑的局限性,人的记忆和思维的能力是有限的。比如,我们的记忆分成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工作记忆理论上只有7个组块,但通常我们就只有4+-1个组块;长时记忆是包括了被长期固化在我们脑子里的知识,但是实际上在调用的时候,也需要把它调用到我们的意识层面,而我们的意识思维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的短时记忆有限,我们的思维和意识的运作也是有限的,需要奥卡姆剃刀原则,来帮我们剔除不必要的东西。
求知为用,我们不需要追求完美和完善的方法、规律,只需要能用够用就可以了。因为这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真理,只有适用的认知和方法,所以选择其一就够了。
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是最经典、最简洁的力学原理,它是科学,但也并非永恒真理。牛顿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在太阳系以内,对于太阳系之外(银河系、除了太阳系之外的宇宙)和奇点之前等空间和时间是不适用的。
这世上,本来不存在真理,我们的认识只是在不断逐步的接近真理而已。因而,找到简单适用的认识和方法才是正解。我们求知,是为有用,求知为用,不要为了求知而求知。
怎么用
1、在认识和方法论上,取最有用、最简单的那一个。
比如我们在做个人事务管理的时候,会碰到繁杂的各类管理工具(方法论),比如各种行事历、手帐、各种时间管理的APP……
可以都了解一下,但是一定要沉淀下一套最简单、最有用的个人时间管理方法,而不是装很多APP,找一个待办事项又要翻Calender又要翻笔记,完全没必要(有的时候我们会用很多的方法、很多的APP,好象学了不用就白学了,但是奥卡姆剔刀就是要剔,剔去同类认知和方法中冗余的、复杂的)。我个人就是用的MUJI的时间轴周历,结合年度、月计划和回顾,就把时间和个人事务管理起来了。
2、在管理上,选最简洁、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组织管理上,很多时候随着企业的变大、组织人员的增加、事务的多元,就会出现组织架构、流程复杂化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多设置部门、多设置流程、设重重考核和KPI指标,这些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形成大企业病、官僚主义的原因之一。
同样,很多给组织追求多元化经营,但其实组织要经营的是有核心能力的业务。组织需要从众多可供选择的业务中筛选出最重要的、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在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确定组织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组织集中精力,就可以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丰厚的利润。反之,如果目标数量过多,往往会使经营者难以同时兼顾太多的业务,从而顾此失彼。
比如,宗毅提出的组织内部裂变式的创新创来管理;再比如,韦尔奇上任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时,从简洁高效的角度出发,提出“非一即二”原则:必须把本产品做成本领域数一数二的产品,否则一律卖掉。
在组织管理中,组织架构要调整、流程要优化、业务要整合,每多一项业务、多一个部门、多一个岗位、多一个流程、多一个环节,都要想,这个业务、部门、人员、流程、环节是不是创造价值?是不是有必要增加,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有没有更简洁有效的解决方案?
3、生活中的断舍离,留下真正能表达生活方式的、够用的东西。
以穿衣为例,Facebook的扎克伯格,每天就穿灰T恤和牛仔裤。很多职场妈妈,需要看家带娃,每天早上起床还要找当天要穿的衣服超过20分钟。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时尚ICON马艳丽,基本穿的是白色系的衣服,穿衣服美不美取决于个人的体型、品味,而是不衣柜里有多少衣服。耗这个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必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对生活用品,对身外之物,采取断舍离的策略,留下能表达生活方式,够用的东西就可以了。
总结
最有用的认知(原则)、方法论、物品,一定是大道至简的。
用“奥卡姆剔刀”,精选我们大脑内的物品(认知、方法论、知识点……),精选我们身个之物(房子、衣服、朋友……):
1、在认识和方法论上,取最有用、最简单的那一个;
2、在管理上,选最简洁、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3、生活中的断舍离,留下真正符合生活方式的、够用的东西……
大道至简,奥卡姆剔刀原则,就是我们洗脑和断舍离的元认知。
PS:
1、奥卡姆剃刀原则的提出者并不叫奥卡姆,他的名字叫奥康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奥卡姆是英国的地名,也就是他出生的地方。
2、罗胖是在跨年演讲中,在谈人工智能的时候提到奥卡姆原则,人脑的记忆和思维有限,为了达成记忆和思维的有效性,需要用奥卡姆剃刀来剔除,但是人工智能却可以做到更博大而精深。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阿尔法狗的升级版Master在下围棋时和人类不一样。人类是把围棋的棋局抽象出一些定式,以方便传授和记忆。人类历史上下过的围棋的一共是50万局,阿尔法狗脑子里面不光有这50万局棋局,还有他自己演绎出来的一共2000万局棋,也就是说,阿尔法狗的脑子里是没有抽象出来的“定式”的。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和人脑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欢迎留言交流看法……
知识管理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