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海子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的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1989.2.2
【干国祥解读:】
这是一首真正的“大诗”,不是史诗,而是哲诗,是海子存在主义诗歌哲学的意象表达。 在这里,有两对意象需要特别注意:黑暗,光明;大地,天空。显然这是两组相对立又相转换的意象。由光明而黑暗,由天空而大地,这是黄昏;然后再由黑暗而光明,由大地而天空,这是黎明。
与黑暗和大地相伴生的意象,因为处于转换的过程中,所以他们的情感色彩并不完全一致,它们有丰收,荒凉,粮食,马,深埋的人,草叉,稻草,火,谷仓,阎王的眼睛……而光明和天空是单纯的,这里几乎没有再用其它的意象来展开描述。介于这黑暗与光明的转换过程中,介于这大地和天空的对立、互存关系中的,是山岗,大风,鸟群,远方,路程。
要理解全诗,重要的不是孤立地解释其中的某个意象,而首先是要把握这些意象转换过程中产生全诗的“沧桑感”、“岁月感”、“远方感”、“空旷感”。
因为这种转换,所以,它也就成为一首昼夜之歌(每一个日子,每一个白天和黑夜的转换),四季之歌(每一个四季,每一次丰收荒凉和重新播种的的转换),每一个生命的歌吟(丰收和荒凉,寻找与失落的转换)。
而更精确地理解与把握这首诗的困难在于,许多人不能感受到海子对大地的复杂感情。 对海子而言,大地就是生命之所出,就是生命之所埋,就是情欲的村庄,就是曾经诞生众神但如何沉沦为野花一片的大地,就是麦子和河流的大地。一切美丽所诞生、所沉沦、所埋没的大地。
而芸芸众生则无知无觉地在大地上来往,生存栖息,然后死亡。
如果海子执道家哲学思想,如陶渊明或者张志和,那么他就会唱歌这大地的静美,视之为生命的摇篮与归宿,同时也是生命未被异化的伊甸园。但海子不是,海子明确地反对这种道家与物混同的哲学观点,他认为这样等于消除了人之为人的意义和尊严。
如果海子像艾青或者陆游一样,面临着大地遭受蹂躏的危机,那么一个真诚的诗人,也许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唱出的,会是另外的情感。但是海子并不处于这样的危机中,在这时作那样的吟唱,至少海子会认为多少有些造作与矫情。
那么什么是海子的大地?海子的大地就是诞生一切又吞没一切的大地,海子歌唱其诞生,敬畏其荒凉,但是,他内心渴望的是超越大地,是超越存在与物混同的状态,超越生命这必死的沉寂。
所以,必须有神,必须有光明,必须有永恒的生生不息的创造。
因此,虽然大地并不总是黑暗,但大地意象和天空意象并举的时候,大地就被描述为是荒凉和黑暗。这时的大地,是万物开始沉沦的大地。
但是,就像所有民族有过的辉煌时刻,大地也曾有出创造的生机。
海子的大地,曾经诞生过《诗三百》,诞生过屈原的《离骚》,诞生过李白和杜甫,诞生过人间活生生的悲剧与诗章,如嵇康,如三国的战场……
但是,大地自己不能永恒地执有这创造,大地注定会在丰收之后走向荒凉,于是黑暗从丰收后荒凉的大地内部升起,弥漫这存在的空间,弥漫这大地的黑暗时刻。
这时候,万物沉沦,晦而不明。这是道家消极一路所喜欢的一种境界,但这也是海子所厌憎的一种状态。
这时候,需要有精神的太阳,有精神的王,用创造的火种,用诗歌把人类和万物重新唤醒、照亮。
唤醒与照亮万物需要重新命名。但是诗人此时还没有成为王者,甚至还没有成为王子。他还只是一个立誓照亮万物的诗歌僧人,刚刚走上取经的道路。他需要用自己的血肉凡躯,取得存在的真经,用诗歌来唤醒万物,并进而受祝福、受封为新的王者。
远方,天空,远方除了远方一无所有,天空除了天空一无所有。
但是这天空与远方,为什么给诗人以安慰?因为点燃万物的希望在诗人的心中燃烧。因为这一无所有的天空,会因为一首诗而重新明亮,那时候,万物豁亮,如刚诞生时的模样。
但是此刻的大地,人们已经将丰收收割、收藏,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而留在地里的人已经深埋。他们或者已经逝去而被别人遗忘,或者是自己已经遗忘了创造的时刻,遗忘了自己。这是一种存在的无明,生命的遮蔽。
但是人们毕竟藉丰收而继续在黑夜中生存,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熊熊的火上,稻谷珍藏在黑暗的谷仓,就像那些被人遗忘的诗歌,深深地埋在图书馆和课堂上。但是敏感的诗人却说,谷仓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也太荒凉,这丰收就是荒凉,这丰收就是死亡,敏感的诗人,甚至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死亡。
因为创造是一个动词,是一种状态,创造与诗,与存在,都不能被收割进谷仓,点亮存在的诗歌,不能被当成教科书来传授,那样只不过是一种对丰收的收藏与埋葬。
在这样的遗忘中,诗人的心灵仍在飞翔,没有了光明,它们就像黑雨滴一样,从黄昏飞入黑夜。那么沉沦状态的黑暗只是一无所有,为何黑暗本身也给诗人以安慰?
这个答案就是诗歌的标题“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因为诗人知道,黑夜的女儿就是黎明,就是光明,就是下一个创造的时刻,下一个诞生的时刻,下一个命名的时刻,下一个王站起来高呼众人的时候。
所以,即使是这一无所有的黑夜,也给诗人以安慰。
一切悬而未决,黑夜仍黑,大地仍处于沉沦与荒凉。
但是,毕竟诗人有了一丝凭“思”而来的希望,于是,他走在路上,放声歌唱。他听到大风刮过山岗,他就像大风刮过山岗,上面是无边的天空,现在还没有光亮。
但是,黑夜的女儿将诞生一切希望,她将诞生光明,重新创造。
黑夜的女儿将让诗人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