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在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继承与发扬,它既是我们社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每一个当代努力奋斗的青少年的指明灯,更是推动整个社会稳步向前的源动力。
劳模是一笔社会财富。“要想富、先修路”、“团结村民、创新发展,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镇哪嘎村党支部副书记钟世秀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盖起了小洋房、开起了小汽车;贵州爽净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占俊自创业以来,为千万个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成就了千万个家庭脱贫致富;当地群众亲切称为“大发渠”的黄大发面对山高坡陡、缺水致贫的家乡面貌,不屈不挠,历经36年,修筑了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跨3个村的大水渠。劳模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是什么?是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走向小康生活,是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展示宏图志愿,是发展创新改革促进社会飞速前进。
劳模是一种指引方向。弘扬劳模精神,是引领当代年轻人在奋斗路途中的指路人,是指引无数人、无数家庭战胜苦难、不断创新的法宝,是引领当代中国前行道路上的璀璨的指明灯。无论你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求学人,还是身处职场困境的“打工人”,亦或是站在时代巅峰的成功人,有了“劳模精神”的指引,便不会失意、不会彷惶、不会放弃。在苦难面前,学习张秉贵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敢于奉献的“一团火”精神,立足于本职工作,苦练“一口清”,“一抓准”硬本领,苦干实干,不做表面文章,将自身注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改革开放40年情倾青山绿海潮的李成德、李贵喜父子,俩人都是采育场的采运工人,老一辈以采伐林木为主,支援国家建设,新一代以植树造林为主,保护绿色生态,以青春点染群山,用汗水书写风流,展现了一代又一代林业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与无私奉献的绿色情怀。
劳模是一种精神动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属于自己的擅长领域敢为人先、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吃苦耐劳、勤勉敬业,就是体现了一种“劳模精神”。工程建设领域的劳模们为祖国建设出一幢幢坚不可摧的高楼大厦;诚实劳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人农民劳模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挖出亮铮铮的煤矿,扫出亮堂堂的街道,种出绿油油的蔬菜、鲜澄澄的水果;身披白衣战甲的医生护士们在国家危机之时,挺身而出,冲在防疫前线,用最美好的身影保护者我们国家的子民。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弘扬劳模精神不只是喊口号,做表面文章,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推动全社会进步需要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将劳模精神发扬下去、继承下去。